等保2.0 时代网络隐私数据联动防护控制技术
王子鉴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555
引言:
等保 2.0,即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0⟩ ,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等级标准,其主要包含了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维护。在等保 2.0 时代下,对网络隐私数据进行防护,就能提升数据的安全,保证隐私数据在收集、传输、储存以及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更加的安全、完整,保障用户的隐私。
1. 等保 2.0 时代特点
等保 2.0 时代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中心,三重防护”,一个中心是指以网络管理中心为安全防护的核心,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网络管理中心主要是负责制定安全策略,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是整个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中枢,保证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得到统一的协调。
三重防护是指计算环境、区域边界以及通信网络这三重防护 [1]。计算环境的安全防护主要是保证在计算环境中运行的应用软件更加安全,通过漏洞扫描、补丁管理等防护方法,保护计算环境不会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同时也要采用加密、备份和数据隔离等防护技术,保证数据更加完整,提升数据的隐私性。区域边界的安全防护则是要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技术,实现网络边界控制,控制外部对内部网络进行随意访问,避免出现恶意攻击。在区域边界防护时,主要是对网络进行分段隔离,对不同区域之间的通信进行限制,进而减少攻击面,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则是采用加密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中更加安全,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恶意篡改、窃听等问题。
等保 2.0 时代具有全面性、协同性、动态性的特点,其主要能够涵盖信息系统的各个层面,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且各个防护措施之间能够协同开展,通过集中管理,以实现快速响应的效果,保证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得到提升,促进信息安全。
2. 等保2.0 时代网络隐私数据联动防护技术要点
2.1 网络管理中心与计算环境隐私数据防护
在等保 2.0 的框架下,网络计算环境当中的隐私数据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用户身份验证信息进行保护,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保护,并对数据存储实现保护。在进行安全防护的时候,则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特定的加密方法保护网络隐私数据、验证和双重审核哈希摘要,进而能够实现对密钥的循环处理。在对网络隐私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的过程中,首先就要确定加密编码,并在获取加密后的隐私数据,然后就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最后对密文进行解密。
在网络计算环境当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信息存储中的一些隐私数据,进行上传与下载的安全防护控制,可以提升数据防护的效果。第一,隐私数据上传防护中,主要是由客户端用户生成需要上传的隐私数据的哈希密钥,并对需要上传的数据进行全面加密,保存密钥。将加密后的隐私数据,可以上传到区块链的存储层当中,这时区块链的存储层就会接收此数据,并将加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区块当中,进而完成了隐私数据上传过程的安全防护。第二,隐私数据下载的安全防护中,主要是客户端用户向区块链的存储层发送了下载请求,这时区块链存储层接收到用户请求后,就会下载相应的数据包,并传输给用户,利用区块链保证数据传输更加安全。
为了保证网络管理中心与计算环境隐私数据能够实现联动防护,那么就要在网络管理中心和计算环境之间建立规范的信息共享机制,以保证数据能够实现实时共享、交换。同时要制定协同防护策略,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安全措施,在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数据形成整体联动的防护体系,保证隐私数据能够实现全面、动态的防护效果,不仅可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还能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2.2 区域边界与通信网络隐私数据防护
在遵循等保 2.0 标准的前提下,为了能够实现区域边界与通信网络隐私数据联合防护,就要构建一个融合了角色 - 权限控制理念的区域边界网络隐私数据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主要是整合了访问属性组、管理员、域以及角色等多个元素。此模型的构建,旨在通过等保 2.0 的区域边界防护措施,进而有效保护网络隐私数据。在隐私数据的访问控制流程当中,用户需要登录系统,并通过身份信息的验证,系统则要根据用户的角色,为其分配相对应的权限,并确定主体与隐私数据角色属性之间的关系,利用自主访问控制机制,来实现隐私数据的访问控制。此外,还要设计一个安全通信网络架构,以保证通信网络中的隐私数据更加完整、安全。在区域边界与通信网络隐私数据联合防护的架构中,主要是结合了决策树技术和 VPN 技术。其中,决策树技术能够在不增加服务器网络负担的前提下,动态实时的识别出网络流量中的异常现象;而 VPN 技术,则通过建立加密的通信传输通道,进而能够增强网络隐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更加完整 [2]。在区域边界隐私数据联动防护中,要对跨边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就能防止数据在传输得过程中被窃听或者是篡改。同时,也要使用 SSL/TLS 等安全传输协议,保护数据在通信网络中得以安全的传输,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2.3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
在等保 2.0 时代中,采用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可以保护网络隐私数据,及时识别出潜在的安全威胁。在进行一场检测的时候,要先对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主要是部署网络探针、流量监控器等流量采集设备,以实时的收集网络流量数据,这些数据采集设备需要全面覆盖所有网络节点和设备,保证监控范围更加全面。接下来,就要建立网络正常流量的基线模型,并定义各类流量的正常行为以及模式,对实时流量与基线进行一定的比较,有效识别出偏离正常行为的异常流量。然后,就要对流量进行分析,可以采用 DPI 技术,对流量包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流量的内容以及特征。通过行为分析技术,就可以充分的检测出异常访问频率、数据流量突增等异常行为模式。同时,也要应用聚类分析、分类算法等机器学习算法,有效的识别出复杂的流量异常现象。当系统识别出异常现象的时候,就要进行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是配置了自动报警的机制,并把异常检测的结果通知给安全团队,使得成员能够对数据异常现象进行处理。制定快速响应措施,及时隔离和处理异常流量,进而能够降低风险影响。最后,为了保证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异常现象,那么就要使用流量可视化工具,向人们展示出流量动态和异常情况,并辅助提供安全防护措施,以充分解决数据异常现象,保证隐私数据的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对等保 2.0 下的网络隐私数据联动防护技术进行有啊胡分析,不仅能提升对隐私数据的安全防护水平,还能加强用户对数字服务的信任,降低数据泄露等风险。在数据防护的时候,主要是从网络管理、计算环境、通信网络、异常检测等方面入手,提升联动防护效果,促进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浩 . 等保 2.0 下网络隐私数据联动防护技术研究 [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5,(04):139-140.
[2] 芦伟 , 邵峰 , 黄明瑞 . 基于等保 2.0 的网络隐私数据联动防护控制方法 [J]. 微型电脑应用 ,2024,40(08):216-21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