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潘子豪

江苏省沿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东台分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建设工程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程质量要求。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效率,这就迫切需要深入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建设工程的满意度,保障工程管理的优质性,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理念凭借规范、科学、细致的显著特性,在建设工程管理领域彰显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对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显著。当下,我国不少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仍较为粗放,过于注重进度、成本等,而忽视了管理流程的有序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它能精准把控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从人员调配到材料使用,从施工流程到质量监管,全面发力,从而大幅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让管理工作更加精细、高效 。

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旨在达成经济效益的极致提升与质量管理的最佳状态,它通过逐层深入、细致入微的管理方式,确保建筑工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由于工程项目产业及其所处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精细化管理的定义和实践也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1]。从商品的角度来看,精细化管理被视为一种优化商品质量和服务的技术手段,它凭借规范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独特优势,在提升商品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工程建设的视角下,精细化管理对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具有全面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收益。它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从而对企业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3]。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精细化管理有着极为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细化、量化、顺序化、协同化和标准化这五个关键维度。细化管理是把工程建设管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划分,将每一项具体工作精准融入到项目的整体经营之中,使管理无死角,全面覆盖项目的各个环节。量化管理则是借助数据分析的强大力量,能够精准地识别出潜在问题,并依据数据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盲目决策。顺序化管理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深度优化,使各工序紧密衔接,实现工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协同化管理着重强调各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配合,打破部门壁垒,显著提高协同工作效率。标准化管理堪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它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定,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的稳定、高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进度精细化管理

1. 精细分解进度管理任务

建设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既存难点又伴重点,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进度管理受到天气变化、政策调整、机械设备状况、工作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进度管理任务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在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应紧扣总工期目标,开展深入细致的规划工作,全面剖析工程项目的特点、建设条件及可能遭遇的风险挑战 , 根据此基础,编制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场地布局安排、施工方案的慎重选择、工序的合理安排以及机械设备的科学选型等。同时,应高度重视建设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供给 , 通过精细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施工现场,有效避免“有料无人”或“有人无料”的尴尬局面。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序交叉作业计划,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无缝衔接,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能(见图1)。鉴于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动态性,实际进度往往会与预定计划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对进度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控。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偏差过大,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调整施工节奏和资源分配,以确保总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图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 采取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为实现进度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应提前制定四级计划体系,包括总体进度计划、各分项工程计划、月度施工计划及周作业计划。其中,总体进度计划需明确项目的关键里程碑节点 , 为项目整体推进指明方向;分项工程计划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合理设定工期,并科学规划人力和机械;月度计划进一步细化时间节点,清晰列出里程碑事件;周计划则具体到每日任务,让工作安排更具操作性。

为避免因盲目赶进度而牺牲质量,可借助 BIM 技术,通过 Revit 构建 3D模型,利用施工模拟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从而提前预防冲突。BIM 模型能直观展现施工场景,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冲突并作出调整。该系统拥有进度跟踪监控能力,可自动对比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一旦发现显著差异,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促使相关人员迅速采取行动,纠正进度偏差,确保施

工进程顺利无阻。

(二)质量精细化管理

1. 确定质量精细化管理方法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管理占据核心位置,需贯穿始终,采用 PDCA 循环方式以实现精细管理目标。在计划(P)环节,应明确而精确地制定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及相应的实施方案 , 为后续工作指引方向;执行阶段(D),将精心制定的计划切实有效地付诸实践,让质量管理策略落地生根;检查阶段(C),对工作内容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审查,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疏漏之处;改进阶段(A),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进而开启新一轮的管理循环,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然而,仅依靠 PDCA 循环法尚不足以满足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的需求,还需深入剖析各环节。以工程质量验收为例,需聚焦质量控制关键点,通过严格的验收流程来评判工程的合规性,从而精准发掘潜在问题。在验收计划阶段,需细化目标,为整个验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执行阶段,及时提交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检查;检查阶段,深入分析不足之处,据此优化验收方案;改进阶段,妥善处置不合格项,若达标则顺利推进,不达标则重新进入循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高标准。

2. 动态管控施工现场质量

材料质量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材料质量,应优先选择与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厂家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关系,并在同一分项工程中严格避免同一道工序使用来自多家厂商的材料,以减少因材料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材料进场这一关键阶段,严格且精细化的质量验收流程必不可少。物资供应商需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有条不紊地安排物资进场,并及时呈上详尽、确切的证明材料,像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书这类关键资料,一份都不能少。材料抵达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物资验收工作,对各规格材料进行随机开箱检查,仔细核对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确保材料质量、规格、数量与合同要求严丝合缝,从源头把控工程质量。

对于信息不全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处理,要求供应厂商及时补充材料或进行退换货处理。而对于经检查确认合格且资料齐全的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提交《物资进场验收报告》,报请监理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及项目物资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需再次对材料质量进行复核确认,确保无误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

3. 优化施工质量验收流程

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首要职责便是预防质量问题,同时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控。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积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及时更新风险因子数据库变得尤为关键。为达成这一目标,编制一份全面的质量风险辨识清单不可或缺。针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详细记录可能潜藏的风险点,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持续监控,确保施工单位能迅速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见图 2)。例如在地下结构施工时,为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渗漏,需将地下水位精准控制在底板以下 500 毫米,浇筑前再次降水,浇筑后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以此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保障施工质量。

(图2 工程项目质量风险项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它从进度、质量等多方面入手,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的弊端。通过精细分解任务、合理运用管理措施实现进度精细化;借助 PDCA 循环、动态管控等达成质量精细化。这不仅能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未来,建筑企业应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应用,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科学、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稳健发展 。

参考文献:

[1] 方正 .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对建筑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J].现代商贸工业 ,2021(34):88-90.

[2] 贾治邦 . 精细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 房地产世界 ,2021(14):112-114.

[3] 方可 , 徐婷婷 .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J].居业 ,2021(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