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升老年群体幸福指数的多维分析

作者

周云博 徐佳欣 袁梦

宁波财经学院 315000

   

引言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推算,到 2050 年时,世界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会从现今的 12% 提升至 22% ,我国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也将达到 35% 左右从而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研究显示,幸福指数高的老年人在医疗资源的耗费上更少,能给全社会带来更多的“健康红利”,所以提高老年幸福指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达成积极老龄化战略目标的关键部分。

实践团队将实地考察宁波国际退休村,见微知著,为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设计幸福促进干预措施作出有益尝试和探索,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愿景。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宁波国际退休村 60 岁以上、居住满半年的老年人,覆盖不同性别、教育及健康梯度,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 半结构式访谈。问卷的内容涉及老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经济情况、社会支持、社区环境满意度、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及幸福指数等,问卷中的幸福指数用 Likert 量表,从“非常不幸福”到“非常幸福”共分为 5个等级,访谈主要针对被调查者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老人开展。

(三)变量选取

因变量:幸福指数。

自变量:

1. 个体特征:年龄( 连续变量)、性别( 0= 女, 、,1 1= 男)、教育年限( 连续变量)、婚姻状况( 0= 无配偶,1= 有配偶);

2. 健康状况:自评健康 (1-5 级 )、慢性病数量 ( 连续变量 )、日常活动能力 (ADL 量表得分 ) ;3. 经济保障:个人年收入 ( 对数转换 )、养老金覆盖率 ( 0= 无,1= 有 )、住房产权 (0= 无,1= 有 ) ;4. 家庭情感:子女联系频率 (1-5 级 )、家庭支持满意度 (1-5 级 )、独居状态 Δ⋅Δ0= 否, 1= 是 ) ;5. 社会参与:社区活动参与频率(1-5 级)、志愿服务参与( 0= 无,1= 有 )、社会信任度(1-5 级)。

二、研究结论

老年人幸福指数呈“健康—经济—情感”三角支撑结构。强化健康可延缓失能、保持自主,为幸福奠基;完善经济保障体系能对冲长寿风险、降低焦虑;家庭社会共同关怀则通过陪伴、尊重与参与满足归属与自我实现需求。三维度互为放大器:健康越好,医疗支出越少,经济安全感越高;经济越稳,越能购买优质健康服务与社交机会;情感越丰盈,越愿意投资健康、共享资源,形成正向循环。

同时对于老年群体的照料仍有不足。一是健康端“重治病、轻预防”,基层康复、心理与运动干预资源稀缺,慢病管理碎片化;二是经济端多层次养老保障尚未贯通,农村养老金替代率低,长期护理险试点窄、金融产品适老化不足;三是情感端家庭小型化、流动化致空巢普遍,社区“有设施、缺服务”,社会组织能力弱,代际数字鸿沟又加剧老年人社会隔离。短板间相互拖累:健康恶化加大经济压力,经济拮据限制健康投入与社交,情感缺失降低康复依从性,幸福三角频现“断裂带”。

三、应对措施

(一)强化健康保障措施

1.聚焦心理健康。

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测评,优先针对子女家庭关系存在矛盾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问题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等。

2.加强身体健康。

健全完善老年健康管理体系,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开展跟踪管理和干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方便老年人就医问诊,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技术服务。

(二)完善经济保障体系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多层次养老被推进且养老金待遇被提高,从而使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

1. 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2. 建立动态调整农村高龄人员养老金机制

3. 设立老年人特殊困难救助基金

预期影响 : 多层次保障体系可使老年人经济安全感提升 60% ,消费能力提高 25% ,对养老保障的满意度达到 85% 以上。

2.政府提供补贴

对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政府和社会要给予相应的资助和补助,为孤寡老人减轻经济负担。

(三)家庭社会共同关怀

1.家庭层面

子女尽量增加与老年人的互动时间,通过定期探望、电话问候或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另外,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家庭成员应当关注的并且要给他们及时的情感支持以帮他们直面孤独与失落感。

2.社区层面

组织像老年兴趣班、文化讲座、健身活动之类的适合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以给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社区能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并配备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借此给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服务。

3.社会层面

老年人情感陪伴的宣传被政府和相关机构进一步加强,从而使社会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关注得以提高。通过媒体、公益广告等形式,倡导全社会尊重和关爱老年人。同时,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设备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家人和社会保持联系。

通过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关爱,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真正做到“美好生活,三代共创,四维同传”。

四、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调查发现宁波国际退休村的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由健康状况、经济保障、社会支持、家庭情感这四个方面决定。而家庭情感对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Happy,Index) 起主导作用。

(二)展望

深入挖掘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可以从新的角度入手探讨新兴养老模式或者养老技术对于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如:智慧养老、旅居养老等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关养老事业的相关理论体系;还可以采用跨文化的视角,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老年群体幸福指数的影响,这对制定合理的养老政策和相关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明睿,王甜,杨彦,等.推进健康老龄化,社会携手探寻长寿密码[N].新华日报 ,2024-08-21(011).

[2] 陈景 . 如何提升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指数 [J]. 百科知识 ,2024,(18):68-70.

[3] 张建伟. 我国老年居民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研究[D]. 山东大学,2014.

课题:本课题系 2025 年《需求导向下长者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基于浙江省50 个养老机构1651 名长者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