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张志欣
张家口市桥东区宝丰街小学 075000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教育形态和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课堂建设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应用表面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因此,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型课堂形态。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二是互动化,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三是数据化,基于学习数据分析实现教学决策的科学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是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以技术为支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这三个原则共同构成了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创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智能化教学环境是构建智慧课堂的物质基础。在硬件建设方面,教室应配备交互式智能白板、学生终端设备、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为智慧教学提供硬件支持。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易用性和稳定性,确保教师能够便捷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软件平台方面,需要建设功能完善的智慧教学系统。该系统应包含备课模块、授课模块、互动模块和评价模块,支持教师开展全流程的智慧化教学。特别是要开发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专用工具,如几何画板、数学游戏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此外,还要构建云端学习空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数据的互通。通过云端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情,家长可以掌握学习动态,形成多方联动的智慧教育生态。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智慧课堂的典型特征,它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预习任务单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长控制在5-8 分钟为宜。
课中教学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环节。教师可以采用 " 情境创设 - 问题探究 - 协作交流 - 总结提升 " 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统计概念。
课后延伸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布置分层次的在线作业,系统自动批改并提供即时反馈。同时,利用在线答疑平台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实现课后的精准辅导。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拓展教学时空,提升教学效率。
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支撑。资源建设要坚持三个导向:一是目标导向,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二是问题导向,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学生导向,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在资源类型上,应包括微课视频、互动课件、虚拟实验、在线题库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开发具有交互性的数学学习工具,如数字天平、分数墙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些资源应当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
资源开发要注重开放性和共享性。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形成校本特色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外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要建立资源更新机制,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五、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
智慧课堂的评价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过程。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线上测评、作品展示、课堂观察等多种形式。智能测评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为教师提供全面的评价依据。同时,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评价结果的运用是智慧课堂评价的关键。教师要基于评价数据,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这种数据驱动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技术赋能教育的意识,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其次是提升技术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是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学校应当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机制,采用工作坊、案例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组建信息化教学研究团队,开展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的教学经验。
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智慧课堂建设。通过教学竞赛、成果展示等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案例,营造信息化教学的良好氛围。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智慧课堂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七、结束语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环境创设、模式创新、资源开发和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通过智能化教学环境的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未来,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课堂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师需要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和技术能力,探索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避免技术应用的形式化,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 黄荣怀 .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 : 从环境、模式到体制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