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助力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
王丽娟 刘庆利 张榆崭
天津市新华中学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衔接为新时代情景下教育系统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也是提升青少年全面发展能力,是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必然要求。中办及国办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做出如下提示,新时代的关工委工作要注重加强组织和工作覆盖,逐步扩大关工委关爱、教育青少年的渠道,促进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从而实现活动联办、资源联用及协调发展 [1]。中学教育系统的关工委如何组织“五老”助力校家社协同育人,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助力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是极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议题。
一、汇聚“五老”成队伍,整合资源优布局
关工委“五老”包括: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及老模范。作为关工委的根基,现有 1300 多万“五老”队伍,整合“五老”资源可以汇聚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力量。中学教育系统有着丰富的“五老”资源,深入挖掘并合理优化可以增强关爱青少年的渠道。首先要优化“五老”队伍梯队建设。根据教育系统“五老”的年龄梯度、学科专业、兴趣特长、分布坐标等信息分别标记,做好资源储备,以防止资源不均衡或者断层的情况出现;其次要优化“五老”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教育者应先受教育的原则。开展自主研习、实地参观考察、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五老”开展专题培训,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 AI 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等,着力专家学者在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育人的能力,为中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资源,当好成长引路人;最后是优化“五老”人员参与育人的途径。建立相关的资源清单和课程清单,根据“五老”人员的专长常态化进行活动,如讲好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家庭教育微课堂、普法宣传、学校教育指导及心理健康热线咨询等主题活动,助力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顺利开展。
二、助力培训靠“五老”,学校主导力量强
“五老”队伍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及专业的工作经验 , 在教育和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智慧见解。整合“五老”队伍资源,可以组建智囊团,包括开展家访活动有关的多层级培训 , 优化学校专业人才力量;邀请“五老”中的老教师,如退休校长何教育专家等优质师资开展普适性培训,优化青年一代教师家庭教育能力,指导教师提升与社会沟通能力;还可以开展专题培训,如针对于整合社会资源来培育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使班主任、德育干部、专职心理教师等发挥引导力量。家委会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媒介,学校可以借助“五老”力量整合优化现存的家委会制度,使家委会的组织框架、工作机制、沟通渠道更加合理,为学生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
三、家校携手建学校,完善体系育新苗
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中,学校主导及社会支持,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家庭中去执行,因此要不断创新发展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家长学校,增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做人理念教育。为教育家长更好的担负起教育责任,“五老”中的老教师等人发挥专长可以编写符合当地的教材,承担家长学校的培训老师和指导老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用足社会育人资源。“五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还可以指导青年教师培训,壮大家长学校指导教师队伍,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重大事项,如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有限、教育方法较单一、不规范等进行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的指导。
四、“五老”融合社会力,优化路径传佳音
在信息时代,官方主流媒体、中学教育系统校内新媒体中心、AI 赋能借助于网络资讯等对“五老”队伍进行宣传是的最常见社会信息渠道,这是也是新一代学生群体在线上获取“五老”相关信息的主渠道。社会力量可以对接大数据资源进行线上和线下结合宣传,如视频软件、微信公众号、电视、图书、宣传单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大“五老”育人的覆盖范围,加强对中学生的理论宣传、思想道德教育及品性培养,引导中学生向上向善健康发展。社会力量要将已有的宣传口平台进行优化,发挥宣传优势,在“五老”队伍宣传中与时俱进,采用中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升“五老”育人的综合实效性。
五、评价体系标准化,科学评估显成效
在评估环节,可以将“五老”助力的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学校日常目标管理评估内容的一部分,通过科学的考评体系来提升协同育人工作质量。教育系统关工委可以常态化深入学校了解实践效果,来收集教师、家长、学生等人的建议,通过不断调整优化育人策略,从而推动协同育人机制顺利可持续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构建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确保全面的评估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质量至关重要,制定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应采取定性及定量结合的方法来开展评估。如对于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应着力于组织框架和家长教育效果等方面;对于具体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应着力于活动内容和成效等方面。
结语
学生是最值得被关爱和期待的新生集体,搭建更加完善的育人平台,才能为教育发挥立德树人力量打下基础。校家社协同育人是需要持续发力的系统性工作,“五老”在提升协同育人工作成效方面不可或缺。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强化顶层设计,从而整合资源,构建“五老”育人蓝图,进一步发挥“五老”优势并完善“五老”育人机制,培育时代新人,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上海师范大学关工委课题组 , 唐娟芳 . 高校关工委助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路径研究 [J]. 心系下一代 ,2024,(0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