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陈智洋
茂名市祥和中学附属小学 525000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机整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 养。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在一种接近现实生活或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侧重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情境教学,来创设具体化、情感化的学习场景,将抽象的阅读内容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践情境,来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本文围绕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中应用来开展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 养。情境教学是- -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在一种接近现实生活或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侧重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接触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文本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教师积极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进行整合,能够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情境化教学是通过创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趣味、生动情境,能够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深入掌握语文阅读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可以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密切沟通的载体,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能有效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还有个好处,就是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进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灵活调整问题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情境中遇到合适的挑战,既不感到过于困难而丧失信心,也不至于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部编版四年级《观潮》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用问题情境带动学生们走进文本,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堂伊始,教师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切入,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江河湖海的涨潮吗?和平时的水面比,涨潮时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于“潮”的初步联想,为理解课文内容铺垫。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并且顺势追问学生:“课文里描写的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它的‘奇’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有学生找到了“人声鼎沸”“白浪翻滚” 等词句,教师就进一步深入:“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先写了远处的景象,再写近处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换一种顺序,效果会不一样吗?”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开始关注写作顺序,体会观察视角对表达效果的影响。在学生理解课文描写后,教师又结合课后练习提出了拓展问题:“如果此刻你就在观潮现场,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试着用课文里的词句描述你的感受。”整个过程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来调整问题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情境中逐步深入文本,让他们既保持探索兴趣,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能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实现情境再现
小学生大多习惯用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所以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多联系学生生活里的真实例子,把阅读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出塞》一诗时,紧扣“大雪”意象,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经验,想象追敌的困难。可以设置这样引导,让学生补充后面的内容:大雪天非常寒冷,将士们……大雪天道路湿滑,将士们……大雪天看不清路标,将士们……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故事或情节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对照,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授《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理解“冰心”、“玉壶”的特殊含义,可以引导先学生观察“冰”和“玉壶”的颜色、质地,发现其特点后,再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是王昌龄的亲朋好友会问辛渐什么问题?王昌龄的回答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情境紧密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学节日文化的文章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分组策划一场模拟节日活动,从确定丰题、安排流程,到准备活动用品,都要结合课文内容,再加上自己的创意。这种任务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对节日文化理解得更透、认同感更强,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一体化在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针对性教学模式下,获得一定的成功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和智能工具,来改变传统形式上单一的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视听场景,构建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通过可视化的情境的直观呈现,激活学生的感官体验,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促使阅读教学从“文本灌输”转向为“情境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在这种兴趣的趋势下,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的理解障碍。因而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创设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在线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建学习档案,把他们阅读学习时的表现和进步都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借助战国时期的视频,来从视觉、听觉方面营造出强烈的历史氛围,并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战国七雄地图、赵国都城邯郸想象图、古代官服(上卿、大将军)图片,直观建立时空概念和人物身份标识。同时高清放大展示“和氏璧”的精美图片或3D模型动画,强调其价值连城,引发学生对“完璧归赵”故事的好奇。学生自这样的背景下,好像处在战国乱世,感受着故事发生的宏大背景,对“璧”、“将”、“相”产生直观印象,激发探究“和”之由来的兴趣。教师在这样阶段要观察学生在观看时的专注度、表情反应,并且提出问题,来了解和评估学生初步感知和感兴趣的点。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深入探究和理解,便于学生深度掌握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激素来创作出与《将相和》有关的现代版小故事或四格漫画,体现“团结合作”、“化解矛盾”的主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让学生自主回顾学习过程,撰写简短反思。将作品上传至在线平台,方便学生进行互评和点赞。
结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实际生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教师能够充分展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教学评一体化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还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根. 情境教学法在青少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25,(13):78-80.
[2]张萌.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赜[J].成才之路,2025,(16):101-104.
[3]曹玫.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高中思政课情境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DOI:10.27280/d.cnki.gsdsu.2022.001743.
[4]刘信.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一境贯穿式”情境教学的模式与实践[J].地理教学,2024,(10):19-23.
[5]夏叶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中职思政课情境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24,13(20):111-114.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4.20.024.
[6]梁素珍.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智力,2025,(15):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