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区域实践

作者

蓝英红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摘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正在被系统性革新。项目式学习属于创新型教学方法,它引领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下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当中,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科教育增添新的动力。通过区域实践研究,可以推动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而且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该项目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区域实践

引言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及培养核心能力的要求,而设计出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创新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区域内的实践经验给项目式学习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有利于形成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1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价值

1.1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利于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改善其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安排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打通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路径,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寻者。在项目推动中,学生综合课程内容,用调查研究、案例剖析、团队合作等方法,剖析情形并给出解决策略。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法,助力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认识,推动批判性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依托项目化学习理念,旨在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加深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项目推进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全面参与问题探究、方案设计、成果评价等关键步骤,提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对学生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是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支撑。

1.2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交流。一方面,它打造多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另一方面,搭建了密切的双向交流渠道。项目推进时,教师以指导者身份参与讨论,观察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互动增多后,教师能更精准掌握学生学习进程与个性化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成果。互动中,学生依据教师反馈剖析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促进个人发展。项目制学习鼓励学生向教师求助或询问,这种态度加深了师生交流协作。双方共同解决问题,既增进情感联系,又实现知识共享与能力提升,最终达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2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区域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

2.1整合区域项目学习资源并提炼可复制经验

整合区域内的各种项目学习资源之后,学校就可以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赋予更丰富也更丰富的支持。这种资源整合包含校内资源的合理安排,校外社会资源的有效运用,像社区活动中心,博物馆,法律服务组织等等,依靠跟这些机构的合作。学校可以规划出既有实际意义又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深入领会有关知识,区域里众多学校通过交流经验和共享资源,可以提炼出具备推广意义的项目式学习范本。这些模式经过实际检验以后,既会给别的学校给予可操作的参照标准,又会带动整个区域教育水平的改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也会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为不断改善教学设计形成稳固根基。

2.2构建区域协作机制推动校际深度合作

要想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际成效,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就要创建起高效的协同运行机制。通过定时举行校际研讨会,现场观摩,联合备课等各类活动,各个学校可以做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经验的交流,一同去化解课堂教学进程中碰到的重点问题。依靠数字化平台,各个学校之间可以即时传送教学资料和研究数据,跨越时空界限,极大地提升协作效能,这样的深度合作有益于形成统一的教学质量评定标准,而且会激发教师们的创造潜能,给项目式学习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过程里,学校还可以接纳外部专家团队给予专门指点,从而优化项目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

2.3构建小专题研究机制,深化核心问题探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区域实践当中,形成小专题研究机制被当作加深核心议题探究的重要途径。学校围绕某个教学难点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专项调研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集中力量攻克难关,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借助文献检索,实地考察以及专家访谈等手段,对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展开深入剖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比如编写案例分析材料或者规划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进而充实课程内容并改善课堂互动状况,这种机制的推行既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给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改进给予了有力支持。

2.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确保学习效果全面评估

区域实践探索时,要创建起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这两种工具融合起来,依靠学生自己反思,同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引导等不同的途径。全方位地表现出学生参加项目式学习的状况以及成长历程,而且还要找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针对整个区域的实践效果展开客观测评,从而给不断改进给予数据支撑。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既能准确体现教学成果,又能帮助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保证项目式学习的目的可以达成。

结语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区域实践探索,给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和法治意识培育赋予了关键途径。往后看,要推动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更新,努力造就具有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尹娜.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3(31):25-27.

[2]张孟秋.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区域实践[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70-71.

[3]盖晓梅,贾倩.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24(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