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高中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
钟健凤
藤县第六中学,543300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合理规划学业与未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藤县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聚焦县域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的阶段性问题,结合藤县当地产业特色与高中教学管理实际,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藤县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意义,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育、家校社协同、实践赋能四个维度,提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普及策略。研究旨在为藤县高中阶段性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实践参考,助力高中生明确职业方向,同时为县域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累阶段性经验 。
关键词:藤县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县域高中
一、引言
藤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业大县,同时拥有陶瓷、林产化工等特色产业,当地高中生既面临着升学选择的压力,也受地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对职业认知存在明显局限性。当前,藤县各高中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受教学资源、管理模式、地域环境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系统且贴合本地实际的教育体系。基于此,本研究立足藤县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性发展需求,结合当地高中教学管理现状,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普及路径,既是响应新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藤县高中生职业规划困惑、推动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
二、藤县高中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意义
(一)现状分析
从藤县高中教学管理实际来看,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其一,认知层面,藤县多数高中生受家庭 “重升学、轻职业” 观念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停留在 “考大学选专业” 层面,缺乏对职业行业的全面了解,尤其对藤县本地特色产业相关职业(如陶瓷工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认知空白。其二,课程层面,各高中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多以 “讲座式”“灌输式” 教学为主,课程内容脱离藤县产业实际,且未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体系,课时安排零散,难以形成持续教育效果。其三,资源层面,藤县高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现有教师多由班主任或德育教师兼任,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与教学技能;同时,学校与本地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极少,无法为学生提供贴合本地产业的职业体验资源 。
(二)普及意义
对藤县高中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价值。从学生层面而言,藤县高中生多来自农村家庭,部分学生存在 “盲目升学”“毕业后返乡就业无方向” 等问题,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兴趣与藤县产业需求,明确学业目标与职业方向,减少升学选择的盲目性,同时增强返乡服务本地产业的意识。从学校层面而言,阶段性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推动藤县高中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相结合,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高中教育品牌。从区域发展层面而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高中生关注藤县陶瓷、林产化工、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能为本地产业储备潜在人才,助力藤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
三、藤县高中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性策略
(一)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夯实教育实施基础
学校应结合藤县产业特色与高中生认知规律,构建 “基础 + 特色 + 实践” 的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中,学校需融入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测评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在特色课程中,学校可联合藤县陶瓷产业园、粉葛种植基地等本地产业主体,开发 “陶瓷工艺与职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岗位认知” 等校本课程,通过案例讲解、视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地特色产业的职业类型与发展前景。同时,学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计划,明确每周 1 - 2 课时的固定课时,由专人负责课程实施与考核,避免课程 “形式化”。
(二)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教育引导力量
藤县教育部门应牵头搭建 “培训 + 教研 + 实践” 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育机制,为高中打造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在培训方面,教育部门可联合广西区内高校职业教育专家,定期为藤县高中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学方法等专题培训;同时,组织教师前往藤县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实地调研,了解本地产业的职业需求与岗位技能要求,提升教师的产业认知水平。在教研方面,各高中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围绕 “如何将藤县产业案例融入课堂”“高中生职业兴趣测评结果应用” 等主题进行交流,形成本土化的教学方案。在实践方面,学校可建立 “教师企业实践” 制度,每年安排教师到藤县陶瓷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单位顶岗实践 1 - 2 周,让教师在实践中积累职业教育素材,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三)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拓宽教育覆盖范围
藤县各高中应主动联动家庭与社会资源,构建 “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 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拓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覆盖范围。学校需通过家长会、家校群等渠道,定期开展 “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指导” 活动,向家长讲解职业规划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摒弃 “唯升学论”,协助孩子进行职业兴趣探索;同时,发放《藤县产业职业指南》家校共建手册,让家长了解本地产业职业信息,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在社会协同方面,学校应与藤县人社局、工商联等部门合作,建立 “藤县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基地开展岗位体验、企业参观等活动。
(四)创新实践性教育活动,提升教育实际成效
学校应结合藤县高中教学管理实际,创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教育活动,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 “课堂” 走向 “生活”。学校可组织开展 “藤县产业职业模拟大赛”,设置 “陶瓷产品设计”“农产品电商运营” 等贴合本地产业的竞赛项目,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职业岗位模拟任务,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校可依托藤县乡村振兴项目,开展 “职业规划与乡村振兴”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调研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专业兴趣,制定 “助力乡村振兴的职业规划方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使命感。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藤县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性探索,明确了当前县域高中在该教育领域存在的认知局限、课程缺位、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从课程、师资、家校社协同、实践活动四个维度提出了贴合藤县实际的普及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只有立足藤县产业特色与高中教学管理现状,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专业化、协同化发展,才能切实帮助高中生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后续研究将进一步跟踪策略的实施效果,结合藤县高中教学管理的新变化,优化教育方案,为县域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推进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
参考文献
[1]唐建春,罗贵庆,覃展翔.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以玉林高级中学为例 [J]. 广西教育, 2025, (14): 26-30.
[2]高博洋.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25.
[3]董显刚. 西藏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策略 [J]. 西藏教育, 2024, (08):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