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负担的现状与缓解策略

作者

胡锡慧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镇第一初级中学,524459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初中班级管理提出新要求,班主任作为政策落实的核心执行者,其管理负担呈现多维加重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在作业统筹、课后服务、家校沟通、非教学任务中的负担现状,从学校机制、班主任能力、家校协同、教育部门保障四个维度,提出具有实操性的缓解策略,旨在为减轻初中班主任管理压力、提升班级管理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负担;缓解策略

一、引言

“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核心,将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而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枢纽。从作业分层设计与总量调控,到课后服务内容开发与安全管理,再到家校协同频率的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范畴不断拓展、责任边界持续模糊,导致管理负担显著加重。当前研究多聚焦“双减”对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少从班主任具体管理场景切入分析负担成因。本文立足初中班主任日常管理实践,剖析其负担现状,提出针对性缓解策略,对保障班主任工作活力、推动“双减”政策长效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负担的现状

(一)作业统筹负担:量控与质优的双重挤压

“双减”要求初中书面作业日均≤90分钟且需分层,班主任每日需与6-7科教师核对作业,避免超量,日均耗时1.5-2小时,常占用休息时间。同时需手动收集40-50名学生学情,划分作业群体,因缺专业工具易出错,还得额外处理学生与家长反馈,负担叠加。

(二)课后服务负担:时长与内容的双重加码

课后服务全覆盖至18:30-19:00,班主任工作时长延长。服务含作业辅导、兴趣活动与安全管理,每周需3-4小时备活动方案;每月处理8-10次学生突发状况,心理紧张度提升,多数班主任反映该时段精神消耗远超正常教学。

(三)家校沟通负担:频次与深度的双重增加

家校沟通转为“每日反馈+即时响应”,班主任日均回复25-30条家长消息,耗时1.5小时,周末亦需处理。家长关注细节,对作业分层、课后服务等问题需2-3轮沟通,效率低且压力大,部分班主任出现“怕接家长消息”的抵触情绪。

(四)非教学任务负担:事务与精力的双重分散

班主任每周需5-7小时填报行政报表,每月参与3-4次专项活动组织。还需对接多部门落实卫生评比、教材发放等事务,部分任务需短时完成,导致班主任频繁奔波,精力严重分散,难专注班级核心管理。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负担的缓解策略

(一)构建“协同赋能”机制,降低管理内耗

学校应牵头建立“双减”班级管理协同体系,减少班主任“单打独斗”压力。一方面,成立作业协同审核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各科备课组长组成,每周固定1次会议审核下周作业总量与分层方案,明确各科作业时长上限,避免班主任单独协调的低效性;另一方面,整合课后服务资源,建立“教师+志愿者”服务团队,校内按学科分工承担作业辅导任务,校外联动社区、少年宫引入兴趣课程,班主任仅负责统筹协调,无需全程参与教学。此外,学校需优化行政任务流程,将分散的报表填报整合为“一站式”平台,减少班主任重复填报工作,每月设定“无行政任务日”,保障班主任专注班级管理主业。

(二)重塑“能力重心”,提升管理效能

班主任需将管理能力从“事务性应对”转向“专业性统筹”,以提升管理效率。在时间管理上,采用“四象限法”划分任务优先级,将作业审核、课后服务安全等核心任务列为“重要紧急”事项,利用早读、午休等碎片化时间处理;借助班级管理APP(如钉钉班级群、晓黑板)实现作业发布、考勤统计、家校沟通的线上化,减少人工操作耗时。在班级治理上,构建“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选拔学生担任作业监督员、课后服务小组长,负责作业收发、活动组织等事务,班主任仅承担指导与把关职责。同时,班主任需提升学情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数据,精准定位学生需求,避免分层作业设计的盲目性,降低重复调整成本。

(三)搭建“双向减负”桥梁,减少沟通成本

班主任应联合家长委员会建立“双减”专项沟通机制,实现家校沟通“提质减量”。一是固定沟通频次,每月召开1次“双减”主题线上家长会,集中反馈作业设计思路、课后服务安排,避免每日碎片化沟通;建立“家长问题反馈清单”,家长通过班级群提交疑问,班主任每周固定1次集中回复,减少即时沟通压力。二是推动家长参与管理,组建“家长课后服务志愿队”,家长按特长承担兴趣课程教学(如书法、篮球),或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减轻班主任课后服务职责;成立“作业监督家长小组”,协助班主任审核作业总量,形成家校协同管理合力。

(四)完善“保障托底”体系,缓解外部压力

教育部门需从政策与资源层面为班主任减负提供支撑。一是出台初中班主任“双减”工作减负清单,明确班主任“必做”与“不做”事项,如不将行政报表填报、非班级类活动组织纳入班主任职责,严禁摊派与班级管理无关的任务;建立“任务归口审核”制度,学校需提前向教育部门报备需班主任参与的任务,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二是加强班主任专业培训,开设“双减”班级管理专题课程,涵盖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组织、家校沟通技巧等内容,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建立班主任心理支持机制,每学期组织1-2次心理疏导讲座,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三是优化资源供给,为学校配备课后服务专项经费,用于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减少班主任课后服务教学压力;搭建区域内作业资源库,提供分层作业模板,降低班主任作业设计负担。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负担的缓解,并非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学校、班主任、家校、教育部门协同发力的“共同体工程”。学校需通过机制创新降低管理内耗,班主任需通过能力重塑提升效能,家校需通过协同减少沟通成本,教育部门需通过保障缓解外部压力。唯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切实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让班主任回归“教书育人”的核心职责,为“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辉. “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策略 [J]. 智力, 2025, (06): 67-70.

[2]刘慧慧. 陕北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研究[D]. 延安大学, 2024.

[3]杨志瑞. “双减”政策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J]. 教师博览, 2023, (09):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