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研究
李涵茜
河北北方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叙事教学法以内容鲜活性、生活情境性和主体互动性为特征,针对传统课堂“说教化”困境和高中生具象化思维与情感认同规律,通过理论概念故事化重构、时政历史资源整合实现教材深度开发,借助沉浸式情境模拟与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微叙事创作、教师锤炼叙事言语等维度强化师生互动,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单向灌输转向价值建构、实现政治认同培育与价值引领目标,契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需求。
关键词:叙事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1]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导致教学实效性受限。叙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叙述,将抽象的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具象化,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一、叙事教学法的特点
(一)内容鲜活性
叙事教学法聚焦于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反映社会发展前沿动态的叙事内容,将时政热点、社会热点事件、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等融入教学过程,使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矛盾冲突,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沉浸式的叙事体验中,感受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收获感。
(二)生活情境性
情境是一个故事的基本特征,每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都有一定的情境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讲述空洞的、天马行空式的故事虽然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兴趣,但这仅仅是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也不能意识到所学理论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叙事教学法的故事总是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理论的现实指向性,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三)主体互动性
叙事教学中,教师作为叙事框架的搭建者与引导者。[2]通过创设开放包容的叙事情境,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故事的意义解读者,这种互动性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的思想交流,更延伸至情感与价值的协同建构,使叙事教学超越简单的信息传递,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升华与价值塑造的共同体实践,有效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政治参与能力,彰显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的本质功能。
二、高中思政课应用叙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破解传统课堂“说教化”困境的现实需求
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将抽象的政治概念、原理进行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化”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元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度,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入生动鲜活的叙事内容,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叙事情节,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从“说教式”被动学习向“体验式”主动建构的转变,切实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水平。
(二)符合高中生具象化思维与情感认同规律
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象化向抽象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具象化思维在其学习认知过程中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3]叙事教学法以具体的故事、鲜活的事件或生动的情境为依托,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复杂的概念原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内容,契合高中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特点,助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在情感的触动下,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高中思想政治课所传递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从知识接受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践行的转化。
三、叙事教学法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路径
(一)内容叙事化,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
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概念,教师可进行故事化重构,将理论概念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内在逻辑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解理论的产生与演变。通过构建叙事脉络,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例、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叙事中把握理论的核心要义,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转化,提升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思政课教师及时关注时政热点与历史事件,将其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时政热点和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挖掘其中蕴含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对时政热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方法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叙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进行沉浸式情境模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虚拟现实场景应用等手段,创设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和感受知识。在情境模拟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课标要求:“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与空间。”[4]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如短视频叙事、动态数据可视化等,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短视频具有直观、生动、传播迅速的特点,动态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和图像,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数据背后的信息和规律,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主体互动化:师生叙事能力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微叙事主题,培养学生的叙事表达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叙事的主导者,其言语表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教师需从多维度优化叙事言语。在内容层面,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具象化、生活化的叙事内容,在表达技巧层面,注重语速语调的调控,根据叙事内容的情感基调与逻辑节奏,灵活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感染力的措辞,营造沉浸式的课堂氛围,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与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喜爱度。
结语
叙事教学法通过内容鲜活性、生活情境性与主体互动性的有机融合,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突破传统教学范式提供了创新路径。基于对高中生认知特点与情感需求的精准把握,有效化解了传统课堂“说教化”的固有矛盾,注重师生叙事能力协同培养,进一步促使课堂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叙事教学法需持续深化与数字技术、跨学科资源的融合,在守正创新中强化政治认同与价值引领功能,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长效支持。
参考文献:
[1]深刻把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N].人民日报,2022-08-01.
[2]刘婧一.叙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研究[D].信阳师范大学,2024.
[3]靳银霞.叙事教学法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科学咨询,2025,(01):71-7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李涵茜(2002-),女,河北廊坊人,河北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思政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