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路径研究
刘晓丽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教育局
摘要:探究聚焦数字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从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及综合实践三个维度展开探索,通过构建数字化阅读空间促进学生主动解码文本,借助智能写作平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运用数字评价工具完善语文综合能力评估机制。数字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不仅拓展教学资源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创造表达能力,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数字技术;高中语文;阅读写作
引言: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认知特点与社会需求,而数字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新契机。探究立足数字环境特性探索技术赋能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路径,旨在破解高中语文教学难题构建适应时代需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语文学科育人功能,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数字技术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重构
多元数字资源引入传统阅读课堂能有效突破纸质教材限制,为学生构建立体阅读空间,教师应当借助电子文本库、文学名家讲解视频等资源,拓展文本解读视角增强文本亲近感,通过超文本链接方式将相关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等信息有机串联,帮助学生建构完整文化语境。互动阅读平台支持学生进行批注标记、疑问提出、感悟分享,形成个性化阅读轨迹,教师应当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停留时间、批注内容并讨论热点,精准把握学习难点实现教学精准施策。跨地域线上读书会打破空间限制,促进不同区域学生交流互动拓展阅读视野,这种数字赋能阅读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培养主动阅读习惯与深度思考能力。
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个性化阅读指导提供科学支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阅读兴趣、能力水平等因素,推送匹配文本资源设计层次化阅读任务,通过建立数字阅读评价体系对学生阅读速度、理解深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形成动态成长档案。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文本解析,可视化呈现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要素降低学生文本解码难度,对于理解障碍较大古文篇目,智能注释工具提供即时查询服务加速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进程。云端协作平台支持小组探究式阅读,学生可共同编辑思维导图、共享解读视角并协同完成专题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阅读任务游戏化设计增强学习趣味性,通过设置闯关模式、积分奖励等元素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这些技术手段不仅优化阅读教学流程更重构传统能力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提升信息筛选、文本理解等核心素养。
(没有具体操作案例,请举例)
二、数字平台支撑高中语文写作训练,思维品质提升路径优化
智能写作辅助系统为高中写作教学提供全新可能,学生可通过数字平台获取丰富写作素材、范文赏析资源拓展写作视野,云端资源库收录各类题材范文、写作技巧指导及佳句佳段赏析,为学生构建系统写作知识体系。写作训练平台实现过程性指导,从构思、立意、选材、布局到遣词造句提供具体操作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智能评价系统对作文内容、结构等维度进行即时反馈,指出表达不足之处推荐改进方向。写作社区功能支持同伴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习惯,写作素材采集工具辅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写作灵感,记录观察感悟积累个人素材库。这种数字支持环境下写作训练模式,打破传统单一习作评改局限构建多元互动写作生态,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与创新意识。数字写作平台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逻辑框架培养严密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工具支持学生进行主题拓展、材料归纳及结构设计,将抽象思考过程具象化呈现。
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节选教学为例,数字平台能全方位提升学生戏剧写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角色分析软件剖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捕捉性格特征与行为动机培养学生洞察人性能力。通过情境模拟程序学生可尝试扮演剧中人物,在虚拟场景中体验人物情感冲突激发创作灵感,多媒体资源库提供原著舞台表演视频、电影改编作品等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戏剧冲突构建方式。基于此教师布置创意写作任务:续写雷雨后续情节或改写结局,学生可以利用剧本创作软件进行场景设计、对白撰写、舞台提示编排形成完整剧本片段,云端协作平台支持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剧本互相提出建议。完成创作后学生可借助虚拟舞台呈现工具,将文字转化为简易视觉效果检验剧情合理性与舞台可行性,智能评价系统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张力营造等维度对作品进行点评,并推荐专业戏剧作品供学生参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智慧工具助力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数字技术创新语文综合实践形式拓展学习空间与时间边界,增强现实技术支持古典诗词意境再现,学生可通过扫描纸质文本获取多媒体补充资料,感受诗词意境美。数字创作工具支持学生进行微电影拍摄、广播剧录制等跨媒介表达实践,培养多元素养,线上文学社区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同伴互评、专家点评等方式获得多角度反馈。跨学科项目实践活动借助数字协作平台,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历史等学科知识融合,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数字档案袋记录学生参与各类语文活动情况形成过程性评价证据,人工智能评价工具为语文学习效果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改变传统主观评价局限。
以高中语文选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智慧工具能全面深化学生对鲁迅精神与文本意义把握,教师先引导学生使用时空虚拟重建系统,还原一九二六年北京三月十八日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社会氛围与历史背景。通过多媒体资料库学生可查阅三·一八惨案历史档案、照片资料及报纸报道,形成对事件全景认识,智能文本分析工具帮助学生解读鲁迅独特笔法,从悼念文章形式、冷峻克制语调等层面,深入理解作者思想与情感。基于此教师设计虚拟历史新闻发布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记者、目击者等,使用数字创作平台撰写各自视角下事件报道或评论文章。云端协作空间支持小组成员共同策划、素材共享并成果整合,形成多元视角历史叙事,学生作品提交至智能评价系统,从史实准确性、叙事视角独特性等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估。
结论:数字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已成必然趋势,探究构建三维度整合路径,以数字技术重构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解码能力,借助数字平台优化写作训练路径提升思维品质,运用智慧工具完善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实践证明技术应用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师生互动,方能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技术伦理问题,保障学生数据安全构建更加科学完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郝江敏.基于数字化背景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索——以必修上册"劳动光荣"单元写作实践为例[C]//第九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2024.
[2] 周应芝,周乐平.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深度融合[J].湖南教育(中旬刊), 2021(6):57-57.
[3] 张万库.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路径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18):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