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畜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研究

作者

邱翠丽

大理州巍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云南大理 672400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层乡村畜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养殖规模显著增加,养殖创造的经济收益相当可观,成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突破的重要支撑。但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导致养殖区域水体污染、重金属含量偏高等,不利于畜禽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必须要强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注重走好携手共赢之路,才能让畜禽养殖产业经得住考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基础性、根本性支撑作用[1]。

1 当前畜禽养殖和生态环境存在的冲突

畜牧养殖产业在加快发展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各种污染问题也造成了很大困扰,畜禽粪便对水环境、土壤等的压力越来越明显,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愈发突出。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畜禽养殖,无论是猪还是牛羊,都会产生大量粪便,以往粪便处理方式以户外堆积为主,不仅散发出恶臭,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粪水渗透到地下水当中,很多粪便包含有各种抗生素药物或者其他重金属, 重危害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板结等可能。在处理粪便及畜禽养殖过程中,水资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整体的水资源消耗非常大,附带产生的废水也相当多,随意排放诱发的潜在危害也非常多。不少地方畜禽养殖规模过大,对草原等的压力相当大,增加了出现荒漠化等可能,需要划定专门的休牧区等才能妥善应对[2]。

2 畜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

为实现畜牧养殖产业的常态化发展,切实凸显其应有的示范带动成效,必须要增强其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才能让畜牧养殖产业质量更高。为此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加快技术创新

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高温好氧堆肥。以槽式发酵工艺为主,要将温度控制在 55℃到65℃,前后时间跨度为15 天,可有效消杀各种病原菌,消杀率可达到99.9%,大大缩短以往的腐熟周期,最短为 25 天,显著控制整体成本投入,降低大约 40%的成本[3]。 厌氧发酵产沼,使用CSTR 反应器容积产气率 2.5m³/m³•d,可有效保留沼渣氮磷,保留率能够达到 90%甚至更高。第三,制备生物炭,将畜禽粪便充分热解碳化,可有效固化重金属,固化率能够达到 85%以上[4]。现在市场上对生物炭的需求量非常高,生物炭价格为每吨1200 元左右。

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养循环系统,常见且分布较为广泛的是“猪-沼-田”模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设施科学配套,显著降低了化肥使用成本,而且还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第二种人工湿地净化,三级潜流湿地水力负荷0.3m³/m²•d,在去除COD 上效果显著,具体的年运行成本比较低,可控可接受。

2.2 跟进政策与市场双向调控

首先,强化违规约束。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要求,持续抓好粪便污染防控等要求,多层面提高粪便的 放削减工作。其次,突出经济激励。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发挥粪 央及省级补贴资金,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为畜禽 交易机制。研究发现,1MW 沼气发电机组每年在碳交易上可获利达 进程,每年二氧化碳减排可达到1.2万吨。

2.3 区域协同和产业融合

首先,种养结合,将猪场规划建设与农田配套种植结合,以2000 亩农田种植为例,能够将生猪排泄的所有粪便实现有效还田,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能够获得 150 万元收益。其次,集中处理中心,大力推动县级有机肥厂建设,选择BOT 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拓宽辐射范围,达到50 公里,还可获得政府层面的补贴,当前为每吨150 元,缩短了投资回收期。再次,产业链延伸。例如,不少地方大力推动生猪及肉牛等产业化集群建设,推出了各种市场喜爱的品牌,实现了附加值显著增加。

3 当前畜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技术推广不到位。对于很多中小型养殖场而言,自身资金较为有限,大面积实现设施升级面临诸多挑战,普及的智能化设备还比较有限,养殖产业化进程中的诸多事项还以传统方式为主。其次,政策执行存在偏差。不少地方由于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养殖补贴发放上不及时,相应的的配套监管较为迟滞。再次,市场接受度偏低。生产制造的有机肥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打开度较难。

3.2 优化举措

首先,加强技术推广。政府层面要强化对中小养殖场的资金支持,指导制定科学的升级改造方案,逐步提高智能化设施设备等的配套率。其次,强化政策引领。加强对地方补贴等资金发放情况的监督,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地方,探索更加灵活的补贴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还需要探索更加细化高效的粪污产品分级标准,建立更加完善的碳迹认证制度。再次,培育市场生态。大力推动第三方建设,提升建设运行的专业化水平,注重与环境的深层次衔接,跟进各种形式的宣传服务,赢得市场层面的认可与支持[6]。

结束语: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要深刻认识畜禽养殖产业的重要性,大力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能够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经济收益,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对巩固乡村振兴成果都有重要作用。但也应当清晰看到畜禽养殖当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畜禽养殖的负担,不利于畜禽养殖在产业化、规模化及市场化上做大做强。为此,必须要强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才能让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上更富成效,对保障畜禽养殖产品的质量并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才,安海燕,陈荣.促进有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与实现路径——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8):97-99.

[2]刘继芳,周向阳,李敏,等.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J].智慧农业(中英文),2025,7(01):165-177.

[3]张立彬.农村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门头沟区某生态养殖场为例[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08):74-76.

[4]邹锦鹏,王欢,夏晓梅,等.环境规制与畜牧业经济绿色转型——来自中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3[2025-04-14].

[5]张俊华,肖海峰.中国畜牧养殖资源环境压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畜牧产出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5,30(01):276-292.

[6]王苗苗,纪玉浩,刘成,等.基于畜牧养殖监控视频的圈养母羊分娩时间精准预测[J/OL].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