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作者

王平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科克巴什小学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策略的探究。阐述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方面论述创设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领域,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阅读实用性文本,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的交流表达。情境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因此,探究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像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中,创设模拟购物、旅游等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阅读相关文本并交流,能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乐趣,主动参与学习。比如超市购物情境,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阅读商品标签等文本,学习热情高涨。

实用性文本专业性和实用性强,小学生理解有难度。创设情境能把抽象内容具象化,帮助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阅读文本,能让其深入领会文本内涵。如教学 “环保” 主题文本时,创设 “校园环保行动” 问题情境,提出减少垃圾、节约能源等问题,助力学生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

语文学习旨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情境创设提供真实交流环境,利于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表达交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学生依角色和情境要求交流,可提高口语和沟通能力,阅读写作实用性文本也能提升读写能力。如 “小小记者” 情境,学生采访时设计问题、记录信息、撰写报道,全面锻炼语言能力。

情境创设还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与批判性思维。面对情境中的问题和挑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锻炼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需创造性思维,分析评价文本内容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如 “设计校园文化节活动方案” 情境,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方案并分析可行性,培养思维能力。

三、当前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创设情境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无法引发共鸣,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如教学 “交通规则” 文本时,创设复杂交通场景,涉及学生少见的交通标志和规则,导致学生无法有效阅读交流。

一些教师创设情境形式单一,多依赖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降低学习积极性。且这种形式仅简单呈现文本,未提供足够互动参与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部分教师创设情境只重表面形式,忽视内涵和教育价值,未与教学目标、内容紧密结合,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如教学 “传统文化” 文本时,仅展示图片视频,未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内涵价值,学生理解感悟流于表面,达不到教学效果。

在情境创设中,有些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由教师主导设计实施,学生被动参与,抑制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在情境中的语言交流和思维活动,不利于提升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四、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策略

4.1 创设生活情境

(1)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教学 “家庭生活” 的实用性文本时,教师可以创设 “家庭聚会” 的情境,让学生阅读邀请函、菜谱等文本,并模拟在家庭聚会上的交流场景,如介绍菜品、安排活动等。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和交流实用性文本。在学习 “社区服务” 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如帮助社区清理卫生、关爱孤寡老人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社区公告、服务指南等文本,并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2 创设问题情境

(1)设置启发性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文本。在教学 “自然科学” 的实用性文本时,教师可以提出 “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会下雨?” 等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本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文本,深入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在阅读文本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标题、插图等信息提出问题,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在教学 “历史文化” 的实用性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历史图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 “这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这么有名?”“这个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等,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

4.3 创设多媒体情境

(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在教学 “名胜古迹” 的实用性文本时,教师可以展示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名胜古迹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导游词、介绍文章等文本,加深对名胜古迹的了解。这样的多媒体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设沉浸式的情境。在教学 “古代建筑” 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 VR 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的结构和风格,然后阅读相关的建筑介绍文本。这种沉浸式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4 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1)设计角色和情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角色和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学 “童话故事” 的实用性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小红帽、大灰狼、猎人等,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阅读和讲述故事内容。这样的角色扮演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表演。在教学 “剧本” 的实用性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分别扮演剧本中的不同角色,共同排练和表演剧本。在小组合作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协调和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结论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情境创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情境创设的方法和途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情境创设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为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艳霞。小学语文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4 (15):13-15.

[2] 李琴,王梅,张峰。小学语文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的学习情境构建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2023 (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