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实践中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
周微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监护室 213100
摘要:目的:围绕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分析循证护理实践中信息化管理效果及策略。方法:随机抽取80例2022年5月到2024年5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循证护理,研究组实施信息化循证护理,对比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实践中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对医疗机构的基础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而且还可以储存大量的检查报告、医学图像、病人资料等,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循证护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
1背景
1.1循证护理实践概述
循证护理是一种观念和工作方法,是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护理活动。它对于提升临床护理的品质,给护士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13年《国际护理学》发布了一份名为“缩短证据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的研究,提出基于实证的护理实务[1]。之后,权威的《Lancet》也以“护理实践的科学性”为题,提倡“护士真正置身于全球循证实践的核心”[1]。但是,实施循证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近年来,我国的护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促进了临床工作的开展。
1.2护理信息化概述
目前,护士信息科学已经形成了一门由计算机科学和护士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学科,目的在于研究两者之间的交叉和契合,以及将信息科技运用到护理工作中,以及它对护士职业发展带来的冲击,这些都是建立护士信息化的关键理论基础[2]。在这些当中,护理信息化的主体是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智能的决策辅助系统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地革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人们对信息的传递。信息是循证护理的基础,而信息技术又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
1.3循证护理实践中信息化应用现状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工作更多地依靠个人的经验与专业知识,而科学化的护理需要大量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资料。基于循证的护理行为是规避无科学根据的护理行为的方法,这对于提升护理决策的科学性、保障护理操作的安全、提升护理效果、节省医疗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在医学上的普及,我国的护士信息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信息科技行业的大数据浪潮的到来,护理信息化管理必将在更广、更高层次上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深化护理学科改革[3]。
2方法
2.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80例2022年5月到2024年5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75岁,均值(43.63±2.85)岁;外科21例,内科14例,妇产科5例,住院时间4-53天,均值(16.52±1.02)天;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均值(42.98±2.51)岁;外科22例,内科12例,妇产科6例,住院时间3-57天,均值(17.01±1.22)天;纳入标准: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年龄不低于18岁,与护理人员沟通良好。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或者意识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对本研究不理解或拒不配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
2.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循证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循证护理干预。(1)建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数据库,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相关信息,以生命体征变化数据为重点进行整合﹑汇总,绘制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曲线。(2)建立患者循证护理措施数据库,集中本科室护理人员并采用“头脑风暴”方式探讨不同发热阶段、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经验。建立相应循证护理措施数据库。(3)建立患者循证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患者循证护理。针对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给予相应的循证护理干预。
2.3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分组统计患者感染、恶心呕吐、眼底出血及心房颤动发生率后对比。
(2)满意度:评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3)生活质量: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代表方式为(±s),计算所得为t,计数资料代表方式为(%),计算所得为(²,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2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99±0.32)分,对照组为(81.14±0.39)分,研究组较高,经计算t=198.708,P=0.000。
3.3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4讨论
循证护理实践中的信息化管理策略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电子数据库的建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站和微信平台的创建等多个方面。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其中,信息化管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应用,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建议,辅助护士进行更准确的临床判断[4]。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循证资料,使得我国医护工作者无法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医疗实务规范。而国内外卫生保健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外相比还有一些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复旦大学与北大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多年从事外国医学规范的转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规范,为国内护士的健康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知识。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等社交媒体的创建,可以加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5]。
参考文献
[1]张金华,王丽霞. 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2, 31 (11): 2075-2078.
[2]王云贞. 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 (05): 120-121.
[3]李睿,陈敏. 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信息化互动平台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J]. 实用临床医学, 2024, 25 (02): 84-88.
[4]厉丽,朱丽群,张文华,等.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4, 39 (03): 283-288.
[5]宁丽,李益民,陆骏,等. 坚持人民健康至上 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验分享 [J]. 中国临床护理, 2022, 14 (08): 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