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严颖颖
泰安市岱岳区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深入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领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构建高效课堂,已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紧密围绕新课标理念,深入且系统地探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旨在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供切实可行且极具价值的教学参考,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高效课堂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着重强调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推动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实现协同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度领会新课标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一)精准把握课程标准
教师务必深度钻研新课标,精准洞察课程的本质属性、目标指向以及内容架构。新课标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均明确界定了具体应达到的水平层级。以第一学段(1 - 3 年级)为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且准确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等。唯有教师清晰掌握这些具体要求,方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活动,切实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细化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将教学目标精细拆解为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课时目标。例如,在 “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可细化为:学生能够通过细致观察、精准比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给定的图形集合中迅速且正确地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深入透彻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边、角与角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犹如为教学活动的开展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教学过程指明了清晰方向,有助于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教学法
精心创设生动有趣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真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 “认识人民币” 的教学中,教师可匠心独运地创设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逼真的模拟购物过程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深入了解人民币的换算规则和使用方法。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沉浸于数学学习,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
科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以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合理分组,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多样化的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小组内成员依据各自特长进行明确分工,有的负责精准测量角度,有的负责详细记录数据,有的负责巧妙剪拼图形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启发灵感,共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既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呈现形式有机融合、巧妙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学习资源,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有趣。例如,在 “圆的周长”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制作精良的多媒体动画,直观清晰地展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当圆的直径发生变化时,圆的周长也随之相应改变,且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始终恒定为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这种动态演示方式能够助力学生轻松突破抽象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难点,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巧妙借助专业的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为学生搭建起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的优质平台。例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绘制各种复杂的几何图形,通过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等多样化操作,深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一)洞察学生差异
通过课堂细致观察、作业认真批改、测试科学分析等多种途径,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例如,在数学运算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快且准确率极高,而部分学生则计算速度较慢,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对这些差异进行详细记录和深入分析,为后续实施分层教学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
(二)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
依据学生的差异,将教学内容合理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聚焦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提高层内容在基础层的基础上适度增加难度,以精准满足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层内容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在作业布置上,同样分为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拓展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切实获得成就感,有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六、结论
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深度理解新课标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强化课堂互动与反馈评价。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学周刊,2013(20)
[2]汤永芳.创新教学方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程(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