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据库教学与心理健康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武睿 罗青青
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医院 408400
摘要:本文聚焦中职数据库教学与心理健康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分析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构建“技术+心理”双轨课程框架、设计“问题导向+场景浸润”教学模式、搭建“校企社家”四维资源网络等对策,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共进,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具适应性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据库教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融合教育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双重背景下,中职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中职教育特点,提出数据库教学与心理健康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对策,旨在通过课程创新实现“技术赋能”与“心理育人”的双向奔赴。
1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理引导的有机统一
中职数据库课程教学需要关注学生技术能力与心理状态的同步发展。传统教学主要训练SQL语句编写及数据库设计等硬性技能,这种单一焦点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学生在处理复杂ER图构建或数据规范化任务时,多次失败可能导致自我认知偏差。小组协作开发数据库项目期间,沟通障碍或责任分配问题可能引发成员冲突。此类状况若无及时疏导,既损害当前学习成效,更可能形成持续性的心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应当融合不同学科视角,建立技术传授与心理支持并行的双轨框架。技术层面保持数据库知识的连贯传递,涵盖数据模型创建、SQL语言实践、数据库运维等核心模块,但需强化案例教学与项目驱动的实施力度。以"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为例,该项目驱动学生经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至物理实现全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技术要点。心理层面则需整合情绪调节、压力处理、团队合作等支持内容。项目初期安排目标设定环节,借助心理测评工具辅助学生识别能力优势与局限,制定可行学习计划。项目中期设置专项工作坊处理挫折情境,引导学生剖析失败根源并调整解决路径,培育成长型思维。项目终期组织成果展示与反思交流,促进经验共享以提升自我效能感。技术训练必须与心理支持保持同步实施。
2增强心理教育的实践性与体验感
传统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常存在距离,教学方式有时显得单一,影响了效果。数据库教学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这为心理教育提供了合适的平台。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利用现实中的项目情境,采取“问题导向+场景浸润”的教学设计思路。该思路让学生在处理技术难题时,自然地经历心理层面的发展变化。在“电商订单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中,学生将遇到数据规模庞大、并发操作频繁等困难,这些困难不仅检验他们的技术掌握程度,还会诱发焦虑、压力等情绪状态。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压力管理”子项目,指导学生应用时间规划、任务切割等技术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利用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等途径增强支持感受。实现场景浸润的核心是建立贴近真实职业活动的环境。课程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引入实际业务案例,例如与本地物流公司合作开发“货物追踪系统”,学生在操作真实业务数据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职场环境带来的压力,并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应对方法。课程也能借助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等环节,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职场人际互动规则。在“数据库管理员招聘模拟”活动中,学生分别承担面试官与求职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来反思个人沟通方式,学习如何清晰阐述技术观点、如何处理不同意见冲突。这种深度参与的经历促使学生更切实地认识到心理技能的价值,并愿意在现实中主动运用这些技能。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生态系统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不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跨越传统校园边界,整合各种外部资源以形成协同教育力量。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将职场心理需求直接融入课程设计中。例如,邀请企业数据库工程师分享“技术攻坚中的心理调适”经验,或者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数据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行业对团队协作和抗压能力的具体要求。这样学生能清晰认识到心理技能与职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社区资源也能为课程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场景,例如与本地博物馆合作开发“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在参与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过程中,既能培养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也能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支持感。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关键角色,但中职学生家长常常因为教育理念滞后或沟通方式不当而影响整体效果。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坊和亲子项目等形式提升家庭参与度,例如设计“家庭健康数据管理”项目,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记录饮食运动等数据,并开发简易数据库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改善亲子沟通,还能帮助家长理解技术学习的实际价值,同时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缓解代际矛盾。此外课程可以建立“家长心理支持群”,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线上咨询活动,使家庭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可靠后盾。整个支持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各方资源协同发力,确保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技术手段的进步,校本课程需持续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与社会需求,真正实现“让每个中职生都能在技术学习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教育愿景。
参考文献:
[1]吕福海. 中职对口升学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 (37): 122-123.
[2]黄福林. “互联网+”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实践探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36): 135-136.
[3]曹英.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方式[J]. 中国新通信, 2019, 21 (19):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