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提升路径

作者

张勇

吴桥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 0618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是保障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本文主要立足于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基本内涵,归纳总结了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现状概述,最后具体从强化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教育、完善伦理规范与监督评价体系及营造尊医重卫与和谐职业环境三个方面来探索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伦理;提升路径

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伦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然而当前普遍面临着教育形式化、规范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探索科学有效的提升路径已然成为医学人文建设的重要课题。

1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伦理核心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合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精神要求来呈现,具体体现为: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为根本,强调医务人员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与隐私权,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去分配医疗资源,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与医患之间的沟通。其内涵要求医务人员既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又需恪守廉洁行医、因病施治的职业操守,在医疗活动中兼顾社会效益与患者个体需求,构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最终实现医学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2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现状概述

首先,目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呈现出形式化的倾向,部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未真正内化,教育内容落后于新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心理疏导能力等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造成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且缺乏共情能力。其次,目前现有的伦理规范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条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可行性,进而造成执行力度比较薄弱;监督评价机制存在着明显漏洞,对于过度检查以及药品回扣等违规行为缺少有效约束;考核激励机制没有和医德表现实现紧密挂钩,比如部分医院对医务人员伦理行为的监管只是走个过场,使得个别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患者权益,导致医疗质量与安全风险有所增加,同时也让患者的信任度受到损害。最后,社会尊医重卫的整体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起来,医患关系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而趋于紧张,患者对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值和医学本身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医务人员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导致职业倦怠感加剧。

3新时代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提升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提升路径可以具体从筑牢思想根基、优化管理机制及构建支持生态三个方面来具体地探索与实践。

3.1 筑牢思想根基:强化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医务人员职业伦理建设要以思想引领作为根本,通过开展系统化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教育筑牢精神基石,按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的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将职业道德培训纳入岗前教育、业务培训及晋升考核全流程,以此确保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实现教育全覆盖。教育内容要聚焦“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四大维度,融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精神传承内容,同时注重医学人文关怀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医务人员以平等且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患者,并强化沟通技巧与共情能力。除此之外,教育形式需要进行创新,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推动医务人员从被动接受状态转向主动践行状态。

3.2 优化管理机制:完善伦理规范与监督评价体系

职业伦理的持续提升需依托科学的管理机制。依据《准则》要求,需构建“制度-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首先,完善伦理规范体系,细化临床诊疗指南、医学伦理操作规范及患者权益保护条款,明确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收费等具体标准,杜绝学术不端与利益输送行为。其次,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联合医疗机构设立伦理监督专线,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并纳入医院评审、医师定期考核等重要指标,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挂钩。最后,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形成“教育-监督-惩戒”的管理模式,确保伦理规范从纸面走向实践。

3.3 构建支持生态:营造尊医重卫与和谐职业环境

职业伦理的践行必须要有社会生态的有力支撑。在执法层面上,要大力加强医疗机构安全秩序的管理工作,完善涉医违法犯罪的预防与处置机制,通过联合执法来严惩暴力伤医这类恶劣行为,同时规范医疗纠纷的调解程序以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在司法层面上,要强化涉医案件典型案例的以案释法作用,通过公正审判传递法治的正能量。还需要营造社会共识,利用普法宣传、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弘扬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伟大奉献精神,推动形成“医生受尊重、患者被关怀”的良性互动局面,最终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医患共情的职业伦理支持生态。通过营造尊医重卫与和谐职业环境,可以有效推动医务人员职业伦理水平提升,更好地开展医疗相关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的提升是医疗服务质量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双向驱动。通过筑牢思想根基、优化管理机制、构建支持生态,既能强化医务人员职业使命感,亦可推动医疗行业生态良性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人文动力。

参考文献

[1]曹永福.从他律到自律:能否使中国的医务人员将遵循职业伦理变成自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06):18-20.

[2]夏良姣.探析高校医疗机构职业伦理素养的继续教育和提升路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4):74-75.

[3]王燕,陈俊国.当代医学职业伦理教育的角色演绎及路径探析——基于医学生伦理教育需求调查的实证研究[J].科技视界,2014,(29):156+277.

[4]潘昱州,彭荔.基层医务人员职业伦理培养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100-102.

[5]王昆.医学伦理学视阈下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7.

[6]张悦.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医务人员特殊职业权利保护新论[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21(11):112-116.

[7]许婉茹.医学职业伦理的当代困境及应对策略[D].东南大学,2022.

[8]李凌.马克思“工业病理学”视域下的医生职业伦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02):115-121.

[9]姚泽麟.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J].学术月刊,2024,56(01):127-140.

[10]王珂妮.从保护性约束角度探索现代医疗决策与中医职业伦理相结合的作用与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1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