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自主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策略

作者

斯庆格娃

康巴什区第六幼儿园

摘要:本文探讨学前教育环境中自主游戏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问题,通过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游戏材料属性,构建科学合理选材体系,提出系统化投放方案。适宜的游戏材料需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兴趣倾向与发展需求;投放策略应兼顾空间规划、时间安排与师幼互动;评估机制则需建立多维度观察记录系统并进行持续优化调整。探究成果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游戏材料管理实践指导,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全面发展,对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主游戏;材料选择

一、自主游戏材料选择科学依据与关键要素

幼儿自主游戏材料选择先应立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充分考量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特点、兴趣偏好及能力水平。婴幼儿期官能运动阶段适合提供质地柔软、色彩鲜明且安全无毒材料,满足触摸、抓握等基础感官探索需求;学前中期幼儿则倾向于符号表征游戏,宜选择积木、拼图等可操作性强且具备一定结构性材料;大班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至具象思维阶段,适合引入规则性游戏材料与开放式创意材料组合。游戏材料选择还需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确保覆盖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交往等多种智能领域,为幼儿提供全面均衡发展机会。选材标准应注重材料可塑性与挑战性平衡,既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兴趣,又能在适度困难情境中促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达成近端发展区理论所强调学习与发展最佳状态。

游戏材料选择关键要素包括安全性、趣味性、开放性、适宜性与文化相关性五个维度。安全性作为首要考量因素,要求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含有尖锐边角、易脱落小部件或有毒物质;趣味性体现于材料外观设计与功能特性,应契合幼儿审美心理与好奇心理特点;开放性强调材料应具备多种玩法可能,允许幼儿根据个人兴趣与想象力进行创造性使用;适宜性要求材料难度设置符合幼儿实际操作能力,既不过于简单导致兴趣缺失,也不过于复杂引发挫折体验;文化相关性则强调游戏材料应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材料选择还应着重自然元素引入,优先考虑木材、布料、纸张等天然材质,避免过度人工合成物质,既符合环保理念,又能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触觉体验与自然美感熏陶。

二、自主游戏材料投放整体规划与具体方法

自主游戏材料投放需要系统化整体规划,包括空间布局、时间安排、数量控制等多方面内容。空间布局方面应遵循区角活动原则,根据主题活动需要设置美工区、建构区、角色扮演区、科学探索区等功能明确区域,确保各类材料摆放位置固定且明确标识,便于幼儿自主取用与归还;时间安排上需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在自主游戏时段预留充足材料探索时间,避免频繁中断导致游戏深度不足;数量控制应坚持精简原则,避免过多材料同时呈现造成视觉干扰与选择困难,可采用滚动更新策略,根据幼儿兴趣变化定期调整材料种类。投放规划还需重视材料组合逻辑,通过主题关联性或功能互补性原则将不同类型材料有机整合,创设富有启发性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建立知识间联系,促进认知结构形成。

材料投放具体方法优先强调情境创设重要性,教师应当通过故事引入、问题情境或真实生活经验连接等方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提高材料利用率。投放策略应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初始阶段可提供基础性、单一功能材料供幼儿熟悉操作方法;随着游戏深入逐步引入复杂多样材料,增加游戏变化可能;成熟期则鼓励幼儿参与材料选择与创造过程,真正实现自主游戏本质。教师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扮演支持者角色,需要精准把握介入时机与程度,既不过度干预幼儿自主选择权,又能在必要时提供示范引导,特别是面对新材料时,可采用“示范-共同探索-独立操作”三步教学法帮助幼儿掌握基本使用技能。投放策略还应考虑性别平等视角,避免无意识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确保所有幼儿获得平等游戏机会,例如鼓励男孩参与家庭角色区活动,引导女孩尝试建构与科学探索区材料,打破传统性别游戏偏好限制。

三、自主游戏材料评估多元标准与优化路径

自主游戏材料评估需建立多元标准体系,从材料使用频率、幼儿参与度、互动质量、创造表现等维度全面考量。使用频率反映材料吸引力与实用性,能够通过区域活动记录表统计各类材料选择次数;幼儿参与度关注游戏投入程度与持续时间,高质量材料应能吸引幼儿长时间专注探索;互动质量评估材料促进社交互动能力,观察幼儿围绕特定材料产生对话、协商与合作行为频率;创造表现则考察材料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效果,记录幼儿利用材料进行非常规、变通性使用情况。评估过程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策略,包括教师观察记录、幼儿作品分析、游戏过程录像与家长反馈等,形成立体化评估图景。特别强调建立长期追踪档案,记录同一材料在不同时期使用变化,发现幼儿兴趣转变规律与能力发展轨迹,为后续材料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优化路径先应基于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使用率低且互动质量差材料进行淘汰或改进;对备受欢迎材料可以考虑扩充相关系列,形成深度学习链。材料更新应遵循适度创新原则,保留幼儿熟悉基础材料同时,定期引入新颖元素保持新鲜感与挑战性。优化过程应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通过材料评议会等形式收集幼儿意见,让幼儿参与材料评价与选择决策,既锻炼表达能力与批判思维,又增强自主感与责任意识。教师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园本研修、经验分享与专题培训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先进游戏材料理念与实践经验,提高材料创新能力。还应加强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共同创设环保经济游戏材料,既拓展材料来源渠道,又增强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积极性,形成家园协同育人合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适当引入数字化游戏材料也成为必然趋势,但应把握适度原则,确保传统实物材料与数字材料合理搭配,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对幼儿感官发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结论:学前教育自主游戏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探究表明,科学合理游戏材料管理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材料选择需立足儿童发展特点,兼顾安全性、趣味性、开放性、适宜性与文化相关性;投放策略应注重整体规划与具体方法结合,创设富有启发性学习环境;评估机制则需建立多元标准体系,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促进材料优化调整。未来探究方向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游戏材料特色,以及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材料与数字材料融合创新路径,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为科学、系统支持。

参考文献

[1] 谭云云.基于"互联网+"的学前教育自主游戏设计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 2024, 26(19):152-154.DOI:10.3969/j.issn.1673-4866.2024.19.051.

[2] 陈丽平.浅谈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策略[J].  2024.

[3] 徐文璐.幼儿自主游戏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J].花溪, 2023(13):0079-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