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专业发展断层与跟进补位策略研究

作者

施亚利

滦平县张百湾镇中心校 河北省承德市 068253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是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国培计划”为其搭建了专业学习与能力提升平台。但培训后部分教师在知识转化、实践应用及持续发展中出现“断层”,导致培训效果难落地。本文从幼儿园国培教师视角,结合实践与农村学前教育特征,分析断层表现与成因,提出跟进补位策略,旨在打通国培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教师可持续专业成长,支撑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专业发展断层;跟进补位策略

引言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起点,质量关乎儿童早期发展与终身学习基础。近年国家借“国培计划”加大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投入,解决师资薄弱问题。作为参与国培组织与跟踪的幼儿园国培教师,笔者发现多数农村教师培训期间学习积极,但返岗后专业发展“后劲不足”——先进理念难融日常教学,新方法因缺乏支持难持续,部分教师回归培训前状态,形成“培训时激动、培训后松动、一段时间后不动”的断层。这既浪费国培资源,又制约教师能力提升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改善,故剖析断层、探索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专业发展断层的具体表现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断层体现在专业理念、教学实践、专业学习三方面,相互影响阻碍成长。

(一)专业理念的“悬浮化”断层

国培中教师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理解认同“以儿童为中心”“游戏化教学”等理念,但返岗后理念“悬浮”。因农村幼儿园师资缺、班额大、资源有限,且难结合幼儿生活经验,部分教师虽认可游戏化教学,却因没时间设计活动、缺材料回归传统模式;面对幼儿“特殊行为”,仍用经验化处理,理念与行为脱节。

(二)教学实践的“碎片化”断层

国培中教师掌握教学设计、家园共育等方法,但返岗后应用“碎片化”。仅零散运用1-2种方法,难融入完整教学,更难形成适配模式。如学了“主题探究活动”组织方法,却因缺资源仅开展1-2次;应用家园共育新策略时,因家长认知有限、参与意愿低不得不放弃,技能难转化为稳定能力。

(三)专业学习的“中断化”断层

国培激发教师专业学习意识,培训期间教师主动查资料、记心得。但返岗后,因工作压力大、学习环境变,部分教师学习“中断”——无固定学习时间,缺伙伴与专家支持,难获新知识;且无明确发展目标,仅遇问题临时查资料,知识更新停滞、能力提升慢。

二、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专业发展断层的成因分析

断层是农村学前教育困境、国培机制缺陷与教师个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农村学前教育场域的“支持缺失”

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制约国培成果转化。一方面师资不足,教师承担多年龄段教学,没时间消化应用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资源匮乏,物质与信息化设备难满足新型教学需求;且教研氛围弱,缺常态化集体教研,教师遇问题只能自行摸索。

(二)国培跟进机制的“衔接不足”

国培多聚焦集中培训,跟进机制薄弱。培训后仅阶段性问卷或短暂回访,缺长期指导,教师问题难及时解决;虽对接需求,但缺个性化支持,难适配教师差异;且评价聚焦培训期表现,缺对后期实践成果的评价,难激发教师积极性。

(三)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动力的“维持困难”

教师个体动力是持续成长关键。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低,将职业视为“保姆式”工作,缺应用培训成果的动力;且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弱,培训后难独立学习反思,难发现改进问题;部分教师因家庭负担重,难平衡工作与学习。

三、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专业发展的跟进补位策略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专业发展断层的表现与成因,结合幼儿园国培教师的实践经验,需从“外部支持强化”“机制衔接完善”“个体动力激发”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科学、系统的跟进补位策略,打通国培成果转化的“堵点”,助力教师实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一)构建“园本+区域”联动支持体系,补位外部资源缺口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专业发展断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外部支持不足,因此需构建“园本+区域”联动的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资源与专业支持。一方面,强化农村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支持——国培教师可协助农村幼儿园制定常态化的园本教研计划,将国培内容分解为阶段性的教研主题,如“农村幼儿游戏材料的本土化开发”“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问题会诊等形式,引导教师在教研中交流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国培成果的园内转化;同时,指导农村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本土化的教学材料与活动方案,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玩教具、结合乡村节庆设计主题活动,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搭建区域内的专业支持平台——国培教师可联合区域内的优质幼儿园、学前教育专家,建立“区域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的专题讲座、案例分享、一对一指导等活动,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跨园的专业支持;同时,建立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库,整合国培课程资源、优质幼儿园的教学案例、本土化教学材料等,供农村幼儿教师随时查阅与使用,弥补资源缺口。

(二)完善“全程化+个性化”国培跟进机制,补位培训衔接断层

国培跟进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断层的制度性因素,因此需构建“全程化+个性化”的国培跟进机制,实现从“集中培训”到“持续发展”的无缝衔接。首先,建立全程化的跟踪指导机制——将国培跟进分为“短期跟进”“中期跟进”“长期跟进”三个阶段:短期跟进(培训结束后1-2个月)以“问题解答”为核心,通过线上答疑群、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解决教师在初步应用国培成果时遇到的问题;中期跟进(培训结束后3-6个月)以“实践指导”为核心,国培教师深入农村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与指导,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解决实践难题;长期跟进(培训结束后6-12个月)以“成果梳理”为核心,指导教师总结国培后专业发展的经验与成果,形成个人教学案例或反思报告,实现国培成果的固化与升华。其次,提供个性化的跟进支持——国培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梳理每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困惑与发展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跟进计划”;对于专业基础薄弱、实践困难较多的教师,安排“一对一”的指导教师进行重点帮扶;对于有一定基础、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鼓励其参与区域内的教学改革项目或课题研究,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支持,确保跟进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激发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动力,补位内在成长动能

强化价值认同,组织案例分享、名家事迹学习,指导记录“教学成长故事”;提升学习反思能力,指导使用反思工具,推荐资源并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同伴互助;建多元激励机制,将成果纳入考核与职称评定,评选标兵并宣传。

四、结语

解决断层需协同发力。幼儿园国培教师需推动成果转化、陪伴教师成长,通过联动体系、完善机制、激发动力,补位发展缺口,发挥国培实效,助力教师成长与乡村学前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5):3-11.

[2] 李红. 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研究, 2019, 40(08):128-136.

[3] 庞丽娟, 范明丽.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18, 39(03):95-103.

[4] 刘占兰. 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与质量保障[J]. 学前教育研究, 2021(02):15-23.

[5] 王雁.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145-168.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跟进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批号24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