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自主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何金曼

径河启航幼儿园

摘要:伴随幼儿教育观念的发展,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自主游戏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引发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而游戏材料作为自主游戏的关键部分。对于幼儿园来说,游戏材料的开发利用与游戏的效果好坏直接相关,笔者试图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材料的开发利用作出探讨研究,以此给幼儿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材料;开发;利用

引言

就当前幼儿教育来说,我们觉得游戏材料的挑选,设计以及应用对于幼儿的学习体会和生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自主游戏属于以幼儿为主导,重视幼儿主动探寻与发觉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最为关键的价值就在于唤起幼儿自身的学习动力,发展幼儿自己动脑并解决问题的才能。于是,怎样恰当地去开辟和运用自主游戏的材料就变成是幼儿教育领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之一。

1自主游戏材料的定义

自主游戏材料是幼儿园环境中为支持幼儿自发、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而准备的各种物质资源,既包含购置的现成玩具,也包含从自然、生活、废旧物品等处收集的各类低结构或无结构材料,其本质特点是“开放”。即材料本身没有固定玩法,允许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水平、想象等进行自由探索、组合、创造。此类材料具有多变性、可操作性、感知多样性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感知觉体验、动手操作愿望、符号表征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建构、社会交往、情感表达。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看,自主游戏材料是儿童主动学习的物质基础,是环境作为“第三位老师”的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材料的价值不是看材料美不美观,而是看材料是否真正赋能孩子,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思维的开拓者和意义的创造者。

2幼儿园自主游戏材料的开发

2.1材料开发的来源与途径

自主游戏材料的开发注重来源的广泛性、生态性、生活化,主要途径有几方面。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树叶、树枝、石子、泥沙、果实等季节性自然物,触感丰富、形态各异,蕴含生命变化和科学探究的无限可能。二是巧用日常生活和废旧材料,纸箱、瓶罐、布料、纽扣等,容易获得、成本低廉、熟悉亲切,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联想和创造。选择性地引入部分高结构材料作为补充,但与低结构材料结合使用,以丰富游戏情节。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社区与文化资源的引入,可以是本地特色民间工艺材料、生活工具等,让游戏材料带上文化烙印与生活记忆。开发途径上,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多方收集与共创机制,让材料开发过程成为教育与生活的连接。

2.2材料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材料开发要遵循一系列教育原则和做法。第一个原则是开放性与低结构性,材料应当简单、可变、可移动,不能太固定,也不可过于装饰,留出想象和改变的空间。第二个原则是安全与适龄,材料得符合幼儿的生理状况和操作能力,做好清洗,去除锐角尖刺,防止小件东西引发吞咽危险。第三个原则是层次与多样,原则要保证材料库能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有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也有安抚性的材料,形成刺激而不压迫的物体系列。在开发方法上,要采用,模块化组合,思路,把材料按照材质,形状,功能分类存放,方便幼儿按需取用并自由组合,还要注意动态调整和循环更新,根据幼儿兴趣变化和课程进展定期更换和补充材料,让环境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材料开发不是一次完成的事,而是一个持续观察,反思和优化的过程。

3幼儿园自主游戏材料的利用

3.1教师在游戏材料运用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材料利用的过程中扮演着环境创设者、敏锐观察者、适时支持者、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精心设计游戏空间,把材料以可见、可及、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幼儿探索的动机。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通过不断观察来解读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深度、认知水平和社会性行为,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和游戏需要。教师的支持就是适时地提供“支架”,当幼儿出现探索瓶颈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启发幼儿思考,或者展示新材料的可能玩法,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教师还要对材料进行动态管理,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调整材料,引导幼儿参与材料的整理和维护,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责任感。

3.2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利用

幼儿是材料利用的主动参与者、意义建构者、创意生成者。他们依据自身内在兴趣与认知图式来挑选材料,再通过感官操作、符号表征、社会协商等手段,给材料赋予个人化的意义与功能——一块积木可以当作食物,一座桥,或者一枚象征权力的印章。这种参与是深度学习的起点,在不断尝试错误与组合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关于物质特性、数量关系以及因果逻辑的直接体验;而在角色扮演和合作构建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解决人际矛盾的技能得以培养。幼儿参与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情境生成特征,同一个材料在不同幼儿手里或者不同的游戏情境之下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玩法与故事,这就是自主游戏材料所具有的教育魔力——它尊重并滋养着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思维与生长节奏。

3.3游戏材料利用的评估反馈机制

对游戏材料利用效果的评判要脱离单纯的结果评判,转而采用过程性,多主体的评判体系,评判的内容应该关注幼儿同材料互动的品质,幼儿操作材料的专注时长,复杂程度,革新性,幼儿在游戏里出现的问题解决策略,发散思维水平,材料是否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交往与合作探究等。评判的方法注重客观记载和主观解读并重,采取教师观察记载,幼儿作品分析,幼儿自身讲述,同伴回馈等多种途径来搜集信息。根据评估结果,教师需要持续反馈并优化,一方面是及时调整提供材料的方式和支持,另一方面是将评估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点和共性需求转化为生成课程的来源。最终,评估的最终目的不是判断材料的优劣,而是理解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从而反向促进环境和课程的生长,形成一个“实践-观察-反思-改进”的循环。

结语

幼儿园游戏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它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都有关。我们要挖掘材料的来源、遵循材料的开发原则、采取灵活多样地利用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游戏环境,而且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晓颖.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施亚,王妤,代显华.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原则、模式与系统支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