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趣味性策略探究
冯慧
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校
引言: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学生后续语言能力发展。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要求教学过程注重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然而实际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机械记忆、枯燥灌输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识字效果欠佳。探究立足新课标背景分析当前识字教学趣味性缺失现状,探讨突破教学困境路径提出系列趣味性策略,期望能够提升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背景下识字教学趣味性现状分析
新课标实施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取得明显进步,教师普遍认识到趣味性重要性,开始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中出现绘本阅读、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部分学校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识字教学取得一定成效。调查显示趣味性教学方法应用后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传统方式有所提升。部分教师尝试将识字与儿歌、故事结合,或通过字形演变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结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校园内识字墙、识字角等创新学习空间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识字环境,拓展课堂外学习机会。然而趣味性教学实施仍呈现区域不平衡状态,城乡差距明显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不一,大班额问题限制个性化教学实施,教师难以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状况趣味性活动开展受限。教材编排上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缺乏趣味性设计增加教师教学难度,评价机制方面仍以识字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忽视学习兴趣培养与思维发展评估,致使教师不得不采取应试策略牺牲教学趣味性。
课程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同样制约趣味性教学推进,欠发达地区教学设备简陋多媒体资源匮乏,教师无法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教学探究方面针对趣味性识字教学系统性探究不足,缺乏科学指导导致部分教师盲目追求形式多样,忽视教学实质出现娱乐化倾向。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家长对识字教学认识存在偏差,过分强调识字速度与数量忽视趣味性学习体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理念不一致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趣味性困境突破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趣味性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寻求有效突破路径,当前教学现场普遍存在识字内容脱离生活情境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建立字形意义联系学习兴趣低下,针对此种状况应强化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汉字融入真实场景让学习更具意义感。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多采用简单重复朗读记忆方式忽视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应当引入多元感官体验活动如触摸立体汉字、肢体模仿汉字结构等,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另一困境表现为教学资源利用不足,众多趣味性材料未能有效整合应用,应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充分利用绘本、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形式构建丰富学习环境。评价机制单一也制约趣味性教学开展,过分关注识字量而忽视学习兴趣培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关注学生参与度、创造性表现等多维指标引导教学方向转变。
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天地人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设计小小宇宙探险家主题活动,课前准备天空墙、大地毯和人物卡片创设微型宇宙探险场景。课堂伊始教师身着探险家装扮,带领学生踏上认识宇宙之旅,先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讲述简短天空故事,随后展示天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发现天字上面一横像天空。接着引导学生踩踏大地毯感受大地质感,出示地字卡片引导发现地字包含土部与大地相关,然后介绍人字,让学生做人字站立姿势体会人字像人站立形态。继续引入你我他三字设计魔法传递球游戏,学生传递球时念出你我他,球停下来时收到球学生需说出我“是小明,你是小红,他是小刚”等句子,强化代词使用情境。课堂后半段组织字宝宝回家活动,学生需将散落各处字卡归类摆放巩固识字效果,最后引导学生用学过汉字创编简短故事,如“天上云,地上人,你我他,大家笑哈哈”激发创造性表达。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趣味性识字教学策略多元探索
趣味性识字教学策略探索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注重多感官参与体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情境教学作为重要策略,通过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情境将识字内容融入生动场景,让抽象文字符号获得具体意义支撑。游戏化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寓教于乐,多媒体技术应用为识字教学提供新途径,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学习直观性与互动性。艺术融合策略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使识字过程富有美感与创造性,生活实践策略强调将识字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汉字应用价值。
以小学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月光诗会主题活动展开趣味识字教学,课前布置教室成月夜环境墙面投影月光效果,播放轻柔夜晚音乐营造诗歌氛围。课堂开始教师手持发光月亮道具,引导学生闭目想象月夜情景激发情感体验,接着出示“床前明月光”诗句,学生认读后教师重点引导识记床、明、月、光四字。针对床字教师展示小床模型学生触摸感受,学习明字时教师点亮小灯讲解日与月组合表示光明,认识月字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描摹月牙形状,理解光字,教师使用手电筒投射光线学生感受光照效果。随后进入“疑是地上霜”句学习,设计霜与露触摸箱游戏,让学生通过触觉区分霜露特点加深对霜字印象,学习“举头望明月”时组织举头望月动作模仿,全班齐做仰望动作体会诗人心情。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中重点识记思与乡,设计思乡信笺活动,学生在月光形状信纸上写下或画出思念之情加深情感体验与汉字记忆。
结论:
探究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趣味性策略进行系统探讨,分析了当前教学现状,揭示了实施过程中存在困境,提出了多元化趣味性教学策略。趣味性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识字效率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然而,味性教学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综合施策。未来识字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深入挖掘汉字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多元学习环境,实现趣味性与有效性统一。
参考文献:
[1] 谈韵 . 新课标下小学第一学段多元识字教学的策略与应用 [D]. 重庆三峡学院 ,2024.
[2] 周德翠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高效识字教学策略 [J].2024.
[3] 王琳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的应用研究 [J].2023(3):4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