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夯实“三会一课”推动新时代国企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作者

蔡锌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武汉 430080

引言

加强国企党员教育培训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 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动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部署开展党员基本培训机制试点工作,着力破解顶层设计向基层党组织穿透力不足的现象,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探索了制度创新路径。而“三会一课”作为党内政治生活最基本的制度,正是承接顶层设计、激活“神经末梢”的关键载体和主阵地。因此,探讨如何以夯实“三会一课”落实基本培训机制,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发挥“三会一课”基础性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层党员的直接培训,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1]。新时代赋予了“三会一课”这一基础制度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再深化和价值再发现。

(一)强化政治属性,筑牢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这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抓手,“三会一课”制度既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组织肌体健康的政治平台,又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淬炼、理论武装和能力提升的教育阵地。新时代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系统思维推进“三会一课”制度效能转化,在严肃的组织生活中实现政治功能与实践价值的有机结合。

(二)服务中心大局,激发担当作为

《规划》提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最大的“国之大者”就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三会一课”就是将这一要求转化为党员的岗位行动有效载体。通过有效的组织生活,把“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等宏观要求,具象化为生产线上的技术革新、市场开拓中的服务用户、管理流程中的降本增效等具体任务。通过讨论“如何完成生产目标”“如何攻克技术壁垒”“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等主题,让党员在学习和研讨中明方向、领任务、扛责任。

(三)创新载体形式,提升教育实效

《规划》要求“创新方法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这深刻指明了新时代“三会一课”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到,党员在哪里,我们的党建工作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面对党员群体的变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冲击,传统的“老一套”教育方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载体落后,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都在显著递减。我们必须在坚守制度严肃性的基础上,以改革精神推动“三会一课”创新,用好情景式党课、红色教育基地等载体,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提升党员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三会一课”面临的现实困境

尽管各级党组织对“三会一课”的重要性有普遍共识,但在实践操作层面,其教育功能的发挥仍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内容的“同质化”与党员需求的“差异化”矛盾突出。部分党支部满足于“读报纸、念文件”,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内容“上下一般粗”,缺乏对不同业务领域(如制造、营销、研发)、不同岗位层级(如管理、技术、操作)、不同群体(如青年党员、党员干部)的精准滴灌。其根源在于对党员的思想动态和业务需求调研不足,导致教育内容与党员的“需求点”、工作的“关联点”结合不紧。

2.组织形式的“程序化”与教育效果的“实效化”要求脱节。一些党支部重“开没开会、留没留痕”,轻“学没学透、用没用好”。“三会一课”流于形式,学习研讨变成少数人的“表态会”。在国资委基本培训机制试点工作中,发现有“把研讨会当成观摩会”的情况,其深层原因是考核评价机制存在偏差,过于注重形式完整,对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追踪。

3.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三会一课”的内容若与党员的岗位职责、企业的中心任务关联度不高,党员便会产生“学归学,干归干”的疏离感,参与热情和内生动力自然不足。事实上,这一“学用脱节”的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党务工作者“就党建抓党建”的惯性思维,未能深刻理解党建工作的价值在于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未能将党建活动有效嵌入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

4. 方法手段的“传统化”与信息时代的“新样态”不相适应。“书记一人讲、党员大家听”的单向灌输模式仍较普遍,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不足。对“学习强国”、企业内部线上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的运用,多停留在打卡、积分等层面,未能深度挖掘其作为互动研讨、资源共享的潜力。这反映出部分党务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创新意识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

三、探索“三会一课”推动党员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落实新《规划》和国资委试点工作中,通过“突出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创新方式载体、健全制度机制”,对“三会一课”的组织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激活“三会一课”的教育功能,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

(一)突出政治引领,实现内容“精准化”

1. 固化“第一议题”学习长效机制。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员大会、支委会的“第一议题”,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及时性与权威性,把稳思想之舵。

2. 推行“菜单式”与“订单式”选题。上级党组织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和形势任务,提供学习“菜单”;同时,鼓励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业务难点和党员思想困惑,向上级“点单”或自主“下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党课。鼓励党支部深挖自身业务特色和身边榜样。持续推进“流动党课进基层”,党课开讲啦等精品课程,让先进典型走上讲台,使党课内容更接地气、更具说服力。

(二)紧扣中心大局,推动学用“一体化”

1. 推广“议题式”学习研讨。推动学用“一体化”,关键在于打破学习与工作的壁垒。国资委试点工作中强调的“集中研讨”模式,为我们将“三会一课”打造为破解业务难题的“前沿阵地”提供了宝贵借鉴。具体来说,推广“议题式”学习研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如降本增效、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等,设立研讨主题。如围绕“学论述强作风、战危机创一流”开展的集中研讨,就是将会议室变为献计献策的“头脑风暴”,推动学习向解决问题聚焦。

2. 实施“项目式”主题党日。将主题党日与急难险重任务融合。考虑到生产企业 80%以上的党员在基层一线的实际特点,将“三会一课”形式与“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登高”等载体相结合,并围绕重点项目、攻关课题,成立党员突击队,将主题党日开在生产现场、研发一线,让党员在实践攻坚中深化学习理解、彰显先锋本色。

3. 建立“成果转化”跟踪机制。对“三会一课”形成的合理化建议、“金点子”等解决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并纳入支部重点工作。定期通报进展,形成“学习- 研讨- 实践- 反馈- 再学习”闭环,确保学习讨论不落空。

(三)创新方式载体,促进形式“多样化”

1. 线上线下融合,构建“随时可见”的学习场景。线上,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多媒体资源,如“宝武微学苑”“荟智学园”等平台,开展“云课堂”、微党课,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线下,通过红色教育资源,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组织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增强教育培训的“温度”和仪式感。

2. 内外资源联动,打造“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打破支部“内循环”,走出去,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先进企业开展党建联学共建,互学互促。邀请行业专家、劳模工匠、高校教授讲授专业前沿和管理知识。这种开放式教育,拓宽了党员的视野,也为解决跨领域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3. 输入输出结合,营造“互动参与”的浓厚氛围。改变以往单向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积极探索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学习方式。组织“主题党日 + ”活动,将学习内容与志愿服务、技能比武、文化活动等相结合,增强党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还可以开展“党建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党员积极发言、交流心得,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健全制度机制,保障管理“闭环化”

1. 完善计划报备与督导机制。在督导机制上,为防止“三会一课”流于形式,必须确保监督的刚性。可借鉴国资委试点工作中“上级下沉、基层兜底”的全覆盖督导理念,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列席旁听和随机抽查制度,成立学习评估组列席指导,确保了制度执行不走过场、不打折扣。

2. 优化党员学时登记与考核评价。运用信息化技术,常采用“党建云”等平台,精准记录党员参学情况,并与年度基层党建考核挂钩,将“三会一课”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效,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树立“学得好、用得好”的鲜明导向。

3. 加强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党支部书记定期轮训制度,加强对策划、组织、引导高质量“三会一课”能力的培训。同时,建强兼职内训师队伍,从业务骨干和先进典型中选拔培养政治理论讲师,为高质量党员教育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结论

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基石的“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内容精准化,推动学用一体化,促进形式多样化,管理闭环化,激活“三会一课”的强大生命力,提升党员培训教育质量,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为国有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提供最坚强、最可靠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干杰 .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M]//.《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4: 126.

作者简介:蔡锌,出生年月:1988.12,性别:女,籍贯:湖北,民族:汉族,职称:中级政工师,学历:大学本科,学位: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与工作相关):党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