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分析

作者

刘嘉伟 于程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学生;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引言

约瑟连·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61 年,他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这部小说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经典。小说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部队的生活内幕。小说反映了二战时期美国军队中的官僚主义和战争的残酷。

新历史主义兴起于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它突破了传统旧历史主义的研究框架,还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自律性的批评思潮形成理论对话。新历史主义强调将历史文本置于政治权力网络中进行动态解读,从而构建起历史维度与文学分析相互渗透的批评实践体系。

1. 约瑟连形象的分析

小说以约瑟连为主人公贯穿全文,揭露了荒诞扭曲的社会和荒谬的人性,海勒以幽默的语言和颇具特色的结构阐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以及他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

1.1 约瑟连对二十二条军规的反抗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展现了战争世界李主人工约瑟连的反抗形象。战争初始,他也把战争视为促进正义的神圣事业,英勇完成轰炸任务。但慢慢地他开始看清战争本质:卡斯卡特上校等军队上层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非国家理想操纵战争,持续增加飞行定额,对士兵的生死漠不关心。上层更多的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士兵的生死换取政治资本。此后,约瑟连开始以一个士兵本不该有的的姿态开始了自己对军规的反抗:装肝疼、装疯卖傻、破坏通信线路等,试图逃避任务。

当卡斯卡特提出以“回国”换取其公开美化战争的交易时,约瑟连最初因归国执念接受,但经过思考最终拒绝成为上层获取政治资本的工具,因为他不愿诱导更多年轻人遭受如此“军规”的迫害。故事的结尾,他选择逃往中立国瑞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彻底摆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控制。约瑟连以一种幽默的形式展现了对荒诞世界的反抗,为自我未来争取自由。这一过程展现了他对荒诞现实的积极抵抗,以及对不公与非理性的彻底否定。

1.2 约瑟连转变为胆小懦弱之辈的原因

在海勒的笔下,约瑟连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这也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首先便是战争的残酷,在和平时期,约瑟连本可以成为一个向上的好青年,但战争的残酷让约瑟连看透了社会的荒谬,也使得他变得贪生怕死。他对战争的厌恶源于对战争本质的深刻体悟——战友的鲜血与周遭层出不穷的荒诞行径让他对这场举着反法西斯旗帜战争的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美军名义上肩负着正义使命,但以卡斯卡特上校、米洛为代表的军方高层,早已将战争胜负抛诸脑后。在他们眼中,士兵的生命不过是可随意挥霍的筹码,战争本身则沦为满足私欲的工具。所以他变成了一个只想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懦夫。

基于此,约瑟连积极策划逃离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和一个荒谬的世界。在那个荒谬的世界里,统治阶级打着空洞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幌子,随意无视人类的生命。约瑟连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及其制定者表现出强烈的仇恨,反映出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然而,尽管约瑟连看透了世界的荒谬,但他对现状无法改变感到悲观。由于无法改变世界的现实,也不愿意屈服于这个世界的压迫,约瑟连最后不得不逃离。所有这些原因都使得约瑟连逐步变成一个胆小懦弱之辈。

2. 历史的文本性分析

历史的文本性意味着批判主体不可能接触到所谓全面而真实的历史,也不可能在生活中体验到历史的连续性。没有社会史流传下来的文本作为解读的媒介,我们就没有可能领略历史的奥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十二条军规》可以被视为约瑟连·海勒对历史的个人解读。

2.1《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背景——冷战时代

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繁荣的时代。战争的结束,大萧条的离去,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美国在大萧条和战争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每个人都沉浸在“美国梦”中。但美苏对抗和冷战的阴影已经到来,造成了美国政治社会的空前压力。麦卡锡主义猖獗,个人自由不断受到威胁。人身权受到残酷践踏,各种控制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越来越紧。政治压力和麦卡锡主义导致了美国威权主义的强化,形成了专制社会的特征。集体高于一切,任何规则的制定、任务的完成都是以集体为前提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当时美国荒谬社会的真实缩影,而疯狂的中心是维持和创造这种现状的经济和军事极权势力。美国军队不仅盛行极权主义,还盛行官僚主义。故事的结尾,约瑟连从飞行中队逃离到瑞士。对他来说,这是他逃离部队所象征的官僚主义社会的唯一方法。

正是由于官僚主义和垄断经济的作用,美国社会陷入了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社会存在与个体存在之间的矛盾和激烈冲突,反映了当时深层社会环境的荒谬性。这种荒谬的根源在于极权主义,即“第二十二条军规”。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存在,约瑟连被困在了这无限的陷阱中,即使他想偷偷在长官下次提升飞行次数之前加急完成所有任务,却依然难以实现自己回家的愿望。

2.2 再现美国二战后的麦卡锡主义

《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小说情节再现了美国麦卡锡主义时期的政治迫害与社会氛围。该主义打着反共的口号,污蔑、打压进步人士和不同政见者,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创作于 1953 年麦卡锡主义鼎盛期,其中“阴谋”“审讯”“宣誓效忠”等情节直接映射现实,如布莱克上尉推动的效忠运动——要求人们在吃饭、购物等日常活动中宣誓效忠,强调形式而非真诚,正是对当时美国反共运动中形式化、极端化迫害的讽刺。作者海勒明确表示创作灵感源于冷战、罗森博格审判、麦卡锡听证会等历史事件,因此分析小说的历史文本性对理解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与民众精神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2.3 美国集权主义对民众意识形态的遏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社会在统治阶级高压下呈现普遍荒诞,这也反映出美国走向集权主义。集权主义的核心体现在政治、军事等制度的集权化中。《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美国军队正是此类集权制度的缩影,“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成为权力暴政的象征——它以军事规则为表象,通过官僚政治的强制性、欺骗性,确保卡斯卡特等军官可随意欺压士兵,以牺牲士兵生命为晋升垫脚石,甚至牟取暴利。像主人公约瑟连这样的普通士兵则被官僚机构完全控制生死,其完成飞行次数早日回家的梦想被制度碾碎。

3. 文本的历史性分析

在社会和政治博弈的张力场域中,“文本的历史性”作为价值诉求和利益博弈的必然产物,在意识形态的碰撞中逐渐形成。《第二十二条军规》既以黑色幽默的叙事镜像映照出战时社会的荒诞图景,更通过解构权力话语的文学实践,在历史记忆的建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思想印记。

3.1 约瑟连无法摆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原因

小说《Catch-22》的命名已隐含人物无法摆脱的宿命困境。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质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制度性陷阱:一方面规定疯子可申请停飞,但申请行为本身又证明其神志清醒,从而丧失停飞资格;另一方面要求士兵绝对服从命令,而上级可随意修改指令(如不断追加飞行任务次数),导致士兵永远无法通过完成任务脱身。该军规虽未成文,却通过官僚体系的惯性成为凌驾于个人权利之上的隐形法则,以荒诞逻辑消解个体自由,象征统治阶级通过制度设计实现的精神控制与专制意志,是权力异化下疯狂官僚体系的具象化体现。

3.2 约瑟连的反抗映射的美国集权政治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黑色幽默的风格刻画出一个荒诞的美国空军世界:前半部看似滑稽的军人生活下,暗藏美军统治阶级的冷酷与贪婪。卡斯卡特上校为满足野心,肆意增加飞行员任务量,直接引发约瑟连的生存恐慌;更典型的是,当卡斯卡特与米洛谈鸡蛋生意时,飞机坠毁的爆炸声竟无法打断他们的利益算计——战争胜负与士兵生命在他们眼中轻如鸿毛。贯穿小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强权与官僚主义的符号,既是对美国社会压迫性制度与威权势力的深刻隐喻,更通过荒诞叙事展现出所谓的“正义战争”的虚伪性。

小说所处的历史背景是20 世纪 50 年代,正是在“麦卡锡主义”如火如荼的时候。海勒的小说荒诞叙事的方式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种丑陋,无情地撕开了极权主义的伪善面具。

结语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人物相结合,用荒诞叙事的方式将那段荒谬而可怕的历史重现在读者面前。海勒的作品体现了文本与社会秩序或社会权威之间的对抗、利用、消解等一系列复杂的文化策略和演变关系。读者获得了与传统战争小说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使他们重新审视战争的正义性。

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通过对《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深度剖析文学与历史政治关系的同时,揭示了当时美国极权主义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遏制的过程,并希望引起读者对历史多角度的关注,以及在充满着各种“军规”的现代社会要保持自我、理性思考,脱离社会中存在的怪圈。

参考文献:

[1] Heller, Joseph. Catch- 22[M].New York: Dell Publishing,1985.

[2] 曹丹丹 .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6):193-195.

[3] 李杰 . 论新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 [J]. 社会科学文摘 ,2022(09):42-44.

[4] 苗园园. 黑色历史的幽默再现——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J].新西部 ( 下旬 . 理论 [1] 版 ),2011(02):123+117.

[5] 王岩 .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塞连的“ 反英雄” 形象 [J]. 小说文学 ,2009(15):105-106.

[6] 吴成丞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英语广场 ,2021(33):48-50.

[7] 杨红 . 荒诞的灵魂 荒诞的世界——从人物的异化看《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J]. 美与时代 , 2007(07):112-115.

[8] 约瑟夫·赫勒 . 第二十二条军规 [M]. 南文 , 赵守根 , 译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