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分析及水资源保护策略
王恺
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
1 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的成因
1.1 管材老化问题
随着时光的流逝,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中部分早期投入使用的管材已逐步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面临老化问题。以早期广泛采用的铸铁管为例,这些管材长期深埋于地下,历经岁月的洗礼,不断遭受土壤中多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作用,导致管壁逐渐变薄,出现裂缝等现象。此类老化管材的抗压强度和密封性能显著降低,即便在正常水压条件下,亦极易发生渗漏问题。
1.2 施工质量不佳
在管网建设施工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将可能埋下漏损的安全隐患。以管道连接部位为例,若焊接工艺不达标或密封材料使用不当,在管网投入使用后,水流的冲击和压力变化极易导致这些薄弱环节出现松动,进而引发漏水问题。此外,若施工过程中对管道的基础处理不充分,将使管道在后期使用中因基础沉降而发生变形,同样可能引发漏损。
1.3 外部环境影响
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周边的施工活动可能会对给排水管网造成破坏。例如,附近的挖掘作业、打桩等施工,可能会不小心挖破或挤压到地下的给排水管道,造成漏损。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会对管网产生严重影响,地震可能使管道断裂,洪水可能冲刷管道基础,导致管道移位和损坏。
1.4 水压不稳定
在给排水管网系统中,若水压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将对管道设施产生显著的压力冲击效应。一旦水压骤然升高,超出管道设计承载极限,极易导致管道破裂事故的发生。同时,水压的频繁波动亦会加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的磨损与老化过程,从而提高漏损事故的风险。特别是在用水高峰期与低谷期,管网压力的剧烈变化若无相应的调压措施予以应对,极易诱发管网漏损问题。
2 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的防治与水资源保护策略
2.1 定期更新老化管材
针对市政给排水管网中管材老化问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管材使用年限评估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对于那些已达到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的管材,特别是早期的铸铁管,应实施定期的检查与数据统计。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拟定出详尽的管材更新方案,并逐步实施老化管材的更换工作。在选择新型管材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良好质量、耐腐蚀性能以及抗压强度的材料,例如聚乙烯(PE)管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等,以期提升管网系统的整体性能与密封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因管材老化所引发的漏损问题。
2.2 加强施工质量监管
在推进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质量监控措施。首先,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专业的施工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对管道连接部位的焊接质量和密封材料的使用进行重点检查,确保连接牢固、密封良好。同时,加强对管道基础处理的监管,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因地基沉降导致管道变形漏损。
2.3 做好外部环境防护
为确保市政给排水管网在周边施工活动中不受损害,必须构建一套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务必与给排水管网管理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全面掌握地下管网布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置警示标志、采用保护套管等,以防止施工活动对管网造成破坏。同时,针对自然灾害,应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在地震、洪水等灾害来临前,应做好管网的检查与加固工作;一旦灾害发生,应迅速集结力量,对受损管网进行及时修复,确保供水系统的快速恢复,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2.4 稳定管网水压
为有效应对市政给排水管网水压波动问题,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水压监测体系。在给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部署水压监测设备,实现对管网内水压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控。依据监测数据,采取科学合理的调压措施,例如配置调压阀、变频水泵等,确保管网水压维持在适宜的稳定区间。特别是在用水高峰期与低谷期,通过精细调节水泵转速或阀门开度,均衡管网压力,降低水压波动对管
道设施可能造成的损害。
2.5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市政给排水管网管理部门肩负的神圣职责,更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踊跃参与。必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水资源的宝贵性和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的严峻性,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应积极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例如及时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型器具等。此外,建立和完善公众举报机制,激励人民群众对发现的管网漏损问题积极举报,以便管理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6 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
在管网漏损问题的检测上,传统方法有时难以应对隐蔽性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例如,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精确分析管道内水流声音,能够实现对漏损点的精准定位。同时,利用传感器技术感应管道内水流的异常波动,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漏损情况。此外,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可对大面积的给排水管网进行宏观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漏损区域。通过这些先进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对漏损点的快速、准确发现,从而提高漏损修复工作的效率,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7 建立健全的管网管理数据库
为实现市政给排水管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必须构建和完善管网管理数据库体系。该体系应全面整合管网的铺设时间、管材种类、管径尺寸、连接方式、维护记录等关键信息,并确保数据的准确录入。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管网的空间布局信息与数据库属性信息深度融合,从而达成管网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借助数据库与 GIS 系统的强大功能,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询管网各项数据,全面掌握管网运行状态。在管网发生泄漏等紧急情况时,依据数据库信息迅速拟定维修方案,有效提升应急处理效率。此外,通过对数据库内数据的深入分析,可预测管网潜在风险,提前实施预防措施,确保管网运行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保护。
3 结语
综合分析,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乃一复杂而严峻之挑战,牵涉管材质量、施工监管、环境因素、水压控制等多个层面。通过实施定期更新陈旧管材、强化施工质量监督、完善外部环境防护措施、保持管网水压稳定、提升公众节水意识、采纳先进检测技术以及构建完善之管网管理数据库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应对管网漏损问题,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充分的信心,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运行将更加安全、稳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将达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润宇 . 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研究 [J]. 全面腐蚀控制,2024,38(11):72-74.
[2] 於万军 . 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分析及水资源保护策略 [J]. 水上安全,2024,(10):127-129.
[3] 王一涵 . 市政给排水管网漏损问题分析及水资源保护策略 [J]. 清洗世界,2024,40(0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