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文物库房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作者

潘文军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2

引言

在国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这一宏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博物馆建设与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在这一过程中,文物库的建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文物库房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任务。文物既是一个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历史、进行各种科研活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1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1 施工材料存放与运输

所有工人须按国家规定穿戴全套劳保用品,搬运物料时应动作平稳、轻拿轻放,并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作业过程中如有材料或废弃物散落,须及时清理,保持工地整洁。库区施工结束后,必须当日清运所有建筑垃圾,不得在库区内堆放。使用手推车搬运时要缓慢谨慎,尤其经过狭窄通道或转弯处,注意避免碰撞电梯、墙壁、地砖等设施。

1.2 施工机械设备

进入库房的所有动力工具和机器设备都要做好登记,并做好相应的基础资料。在该区域内,严禁使用上述设备进行充电作业。在施工期间,如果需要用电,请利用地下停车场专用的供电电源,禁止借用库区其它电力。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线路跳闸现象,施工人员不能私自拉闸、送电,必须先对所有电器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检测,没有任何安全问题,才能恢复供电。在工作结束后,所有具有充电和放电能力的设备,如电池,电容等,都要一起带走,不能留在库区。另外,在库区范围内,禁止一切私人电子设备的使用。

1.3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为防止地板受损,库房地面应铺设铝塑板和透明塑胶垫。库内严禁带火,所有动火作业须在外部进行,并落实防火防护措施。使用电钻时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并加装防尘盖;水钻需设固定支架,下方铺塑料膜,并用密封袋或防水盖收集污水废弃物。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低能耗、低震动设备,或考虑手工拆除。对不可避免的高噪声设备(如空压机、电锯、电锤等),必须采取隔声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4 临时消防安全措施

在消防改造过程中,如库房暂时不能设置燃气灭火系统,则应以便携式灭火器及灭火毯为主,具体布局如图四所示。库房内设有全氟己酮灭火器,其它区域设有便携式干粉灭火器,并进行定期的巡视和维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根据库房的实际面积,根据消防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 8 千克 /50 平方米(MQZ/8 型)配 1 台 8 千克的便携式全氟己酮灭火器,并增加1-2 台备用。在发生火灾时,要根据“迅速确认,快速处置”的原则,立即开展灭火工作,并向上级报告。

2 管理制度保障

2.1 制度保障

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与实施标准。开工前应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书面技术交底,重点介绍当日施工内容、现场环境、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操作规程等。应加强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做好培训记录存档。对文物突发事件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所有人员进入库房前须通过安检,仅限携带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工具和物料,严禁带入火源、包、食品、饮料、电器等危险物品,并将随身物品集中存放于指定地点。

2.2 人员配备

监理机构应协调施工方,并安排专人全程参与监理工作。工程总承包单位需科学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明确各单位职责,统筹交叉作业等事项。施工过程中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所有施工人员须通过严格政审,选拔政治素质好、文物保护意识强、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组成固定团队,并统一着装。每个工地应配备专职安全员,重点工地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2.3 保密责任管理

由于地下文物库房为非公开区域,因此,所有进入此区域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密的安全教育和测试。经评审通过后,双方才能签订《安全承诺书》和《保密协议》。在施工期间,必须配置专门的仪器,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摄像,并将施工动态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进行有效的监理。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可以用图像进行追踪,并将视频数据集中存放在指定的电脑上。在此期间,严禁携带手机、相机等私人摄像器材进入库房,也不允许在社会媒体上发布与库房相关的资料。另外,在建造过程中所用的电器和电器,也要严格按照地下车库的有关规定执行。

3 文物安全防护措施

3.1 文物储藏柜外部保护

经过深入研究、多轮论证、样品现场试验和专家全面评价,最后确定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箱体外侧增加一层非接触的保护罩。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建造期间,对贮藏柜进行直接接触,以保证柜中文物的安全。在具体的施工中,先在古墓群的外部铺上一层防尘布,然后再在古墓群的周边 50 毫米范围内构筑一层保护层。这样的设计不仅能确保与贮藏柜间的安全间距,而且还能在发生意外撞击时,为古物柜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使工程区和古物柜完全隔绝。该围护结构由主龙骨、次龙骨和壳体三部分构成。在进场和进场之前,必须保证物料的清洁,干燥,无油,无异味,无虫蛀。

3.2 文物储藏柜内部保护

在改造中,对每一件文物进行了专门的箱体防护,以达到“一物一匣”、精确匹配的目的。首先,箱体的构造要科学、合理,以保证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还要有稳定的基座,对文物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其次,在选材方面,必须对其安全性、稳定性及耐久性进行严格的保障,使用的缓冲材料必须具备较好的减震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盒体中的文物运动,避免因晃荡而引起损坏。同时,与文物直接接触的材质也要具有防霉菌的特性,手感柔软,不会散发出有害的气体。如果没有装上收纳盒,就用棉垫、海绵或硫酸纸等填满缝隙,隔着包装有序地放置,以保证每个文物的安全。

结束语

文物库房设置物理隔离栏,严格规范建筑材料和工具使用,全面落实防火、防水、防尘等安全措施。同时,实时监控温湿度,并根据需要启用除湿设备,确保环境稳定。在人员管理方面,建立严密的管理体系并有效执行。通过多方面、全过程的控制,切实保障文物与人员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守江 , 戴君武 . 磁铁在库房文物防震保护中的设计应用 [J]. 包装工程 ,2018,39(19):7.DOI:CNKI:SUN:BZGC.0.2018-19-016.

[2] 况凯骞 , 吴斌斌 , 肖修昆 , 等 . 大型博物馆文物库房防火分隔与人员疏散消防设计 [C]//2013 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3.DOI:ConferenceArticle/5af19b73c095d71bc8c81f33.

[3] 王太峰. 文物库房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