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株洲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周卫蔚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著名思想家管子曾言:“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在我国古代,“乡”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行政单位,是国家的根本之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并明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为我们以乡风文明“铸魂”、以良好家风促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一、株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现状

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株洲市于 2021 年开展了一项全市性的家庭教育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株洲市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同年 5 月,攸县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教育系统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即攸县家长学校总校,承担起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及督查考核全县家长学校的责任。同年,云龙区香樟社区荣获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示范区的称号。

石峰区于 2022 年 6 月 27 日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由区妇女联合会牵头,区文体旅局和区图书馆共同参与。在荷塘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于 5 月 23 日上午在亿都·随园童话镇正式成立,并在宋家桥街道芙蓉社区、四三0 社区、明照街道青塘社区、月塘街道石子头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点。荷塘区将依托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及各站点,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宣传、亲子互动、困境帮扶等系列活动,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的深入发展。

此外,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推广与实践,株洲市致力于打造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队——2011 名讲师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市政府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至 2025 年,城市社区家长学校的建校率要达到 90% ,而农村社区的建校率要达到 80% 。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影响下,株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不难发现,这样的服务体系中,服务对象多面向的是中小学儿童,而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对较少,面向乡村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则体现得更为不足。

二、株洲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服务机构不健全且缺乏协作

家长学校、家委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都是乡村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本应该有的指导阵地,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家长学校指导服务效率低下,在幼儿园中,家长学校主要内容包括日常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家园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幼儿班中,家长学校是统一开办,不区分幼儿班和小学,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缺乏的乡村,家长学校是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唯一平台,但总的来说,家长学校从目标、内容、形式上都不专业,甚至流于形式,作用有限;其次,家委会形同虚设,据幼儿园教师所说,家委会“根本没什么用”,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重视,存在感极低;最后,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的缺乏,导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难以向纵深化发展,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等平台也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的挑战。特别是幼儿园层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人才短缺、资源不足、以及一个较为有限的指导人员能力。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来培养教师、聘请专家,并实施必要的教育和培训项目。

在社区层面,尽管资源较为丰富,但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为家庭提供的指导服务往往集中在非特殊群体,内容和形式上也显得单一,通常仅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传授,并以理论讲座及线下活动为主。此外,家长们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主要是由幼儿园组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和覆盖面。

(二)指导服务对象缺少特殊群体家庭

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往往是非特殊群体家庭。乡村留守儿童家庭、离异家庭、隔代教育家庭等特殊群体家庭由于对指导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但在现实指导中,指导者缺乏特殊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导致实施难度很大,因此很少有对特殊群体家庭的教育指导。

(三)指导内容难以满足乡村家庭教育需求

首先,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多以安全教育为主,特别是针对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等所衍生出来的安全问题,如夏季不能下河游泳、冬季注意防火等。其次,指导内容还关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但多数是身体健康教育,比如有无身体疾病、家族有无遗传病史、传染病的预防等,缺乏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指导。在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上重视安全和健康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教育和身体健康的关注仅仅只是乡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底线,实际上,乡村学前儿童的家长在自我情绪管理、孩子身心发展、幼小衔接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需求。

三、株洲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建议

(一)完善指导服务机构协作体系,提升指导服务效能

首先,建立一个涵盖社会、家庭与托幼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综合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政府应作为引领者,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发挥核心作用。乡村应当充分借助其丰富的人力、物质和文化资源,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提升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率。幼儿园则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战场,需要利用来自政府、乡村、高校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协同作用。高校则应通过其在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功能,承担起构建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的任务,为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其次,建议政府、幼儿园、乡村和高校四方面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性和连贯性。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并通过监督和支持确保这些政策的落实。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与其他单位协作,共同推动家庭教育的深入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这样的多元功能和合作模式,我们可以朝着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包容和具有针对性的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迈进,从而为新时代我国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掌握家长实际需求,制定指导服务实施策略

在这充满挑战的时代,政府和社会必须灵活调整教育方案,以确保所有孩子,无论是来自留守儿童家庭、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还是身处特殊环境中的幼儿,都能享有公平、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的家庭,特别是那些特殊环境下的家庭,他们的具体需求到底是什么。这要求我们进行周密的研究,收集数据,并与这些家庭建立对话,以便为他们量身打造服务和支持。

接下来,我们必须关注新时代家长对教育内容和服务形式上的需求。这要求我们教育提供者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创新的方法来提供指导,确保我们的服务既能满足家长的期望,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综合、系统的策略,为所有家庭提供公正、有效的教育指导服务,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形成适应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体系

乡村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是家庭教育指导质量的核心保障,但要构建出一应俱全的家庭教育服务内容体系是困难的,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从需求出发,并且还需要保证在乡村环境的可行性。首先是家长角色意识,主要包含家长责任、家园合作和幼小衔接三个内容目标,旨在改善乡村学前儿童家长关于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落后观念;其次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学前儿童健康成长最为重要的五大领域发展为内容目标,从这五个层面延伸出当前乡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最为薄弱的家庭教育内容要点,包括健康领域的户外自我保护、户外游戏、情绪与情感培养,语言领域的文明语言习惯、亲子阅读,社会领域的家乡归属感、尊重他人、社会适应,科学领域的亲近自然、科学探究,艺术领域的欣赏自然、乡土艺术等,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各个领域并不封闭,是在融合与互动中进行;最后是家庭管理,针对当前乡村单亲、离异、留守等各种家庭的情况,旨在指导家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处理家庭危机和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保障良好的家庭建设。

株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虽有其基础框架,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仍显现出一些不足。这其中,乡村地区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服务机构在结构上的不健全和在操作中的缺乏协作,导致了服务提供的不连贯性和效率的降低。

此外,当前的服务内容体系尚未能完全适应乡村学前儿童的具体情况,缺乏为这一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的方案。因此,未来的工作应专注于构建一个更为健全、协作的机构网络,并发展包含特殊群体家庭的全面服务对象范围,同时设计和实施一个满足乡村学前儿童和他们家庭实际需求的教育指导内容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均衡和优质的教育起点,进而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窦媛 , 乔东平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与实施策略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01): 34-39+74 .

[2] 贺静云 . 基于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J]. 当代教研论丛 ,2022,8(07):114-119.

[3] 何瑶 . 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思考 [J]. 宜宾学院学报 ,2023,23(04):31-40.

[4] 王清莲 , 顾锡宏 .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J]. 大学 ,2021,(41):137-139.

[5] 欧阳前春 , 龚超 , 莫群 . 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J]. 教育导刊 ( 下半月 ),2021,(03):53-59.

作者简介:

周卫蔚,1989 年 2 月,女,汉族,湖南永州,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