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慧敏

南京市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 210000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过程。‌这一概念强调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境,‌应当积极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园共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或家庭单方面的教育行为,‌而是双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结果。‌它基于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旨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同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家园之间的互动合作共育。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孩子们对劳动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促进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劳动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劳动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职业指导等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小班幼儿一般是指三周岁(‌或四周岁)的儿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高智商,更强调个性独立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增强其独立性、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将从家园共育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

一、家园共育对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劳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促进其性格品质和身体健康的成长。早期劳动教育能让幼儿尊重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创造生活的真正意义,进而促进其良好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2. 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家园合力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协助。通过家园共育,可以引导家庭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劳动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能够增强亲子交流,促进家庭共育,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提高教师整体能力

家园共育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视角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不断探索和研讨家庭共育的多样化方式,建立幼儿劳动实践行为培养的观察和记录案例,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基础和前期支持。

二、幼儿劳动教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尊重兴趣性原则

我们经常会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劳动教育中,要尊重和培养幼儿的兴趣,通过创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系列游戏活动。如幼儿喜欢用纸黏土制作各种点心,班级就创设了点心加工厂,孩子们自己动作制作简单的小点心,随后放入兔子超市售卖。使孩子们在劳动游戏中学习、进步,体验劳动的乐趣。

2. 循序渐进的原则

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从简至繁、层层递进的过程。教育过程中需要随时把握教育契机,将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早点时,孩子自己拿取点心,区角游戏结束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将材料收拾好并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叠好放回衣柜中等。

3. 坚持教育统一的原则

通过形式多样的家庭共育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劳动教育对孩子的价值及其影响,使之在观念、方法等方面与教师保持一致。我们每周将孩子们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编辑好放松在班级微信群,家长及时关注了解。引导家长也在家里也同步开展和园中的劳动活动,帮助幼儿巩固劳动技能。

三、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1. 融合理念,明确意义

通过以下多种方式:

如通过电话、入离园时与家长现场沟通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劳动习惯、劳动内容等基本情况。家长同时也了解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基本技能的现状。

(2)通过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之间的沟通,了解幼儿们所存在的劳动问题后,教师和家委会成员采用微信群或见面的方法展开讨论,以了解在小班阶段孩子们的劳动活动内容,并在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

(3)线上分享会,家长们在班级微信群进行沟通与互动,分享自身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好办法、好策略,共同商量讨论难点和问题,帮助父母们更好、更正确地对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这样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如:家长经常会说,幼儿在园都可以自己吃饭,一回家就是要奶奶喂饭。我们大家共同探讨出,老师介绍幼儿园当天的食谱,请在家自己吃饭的宝宝介家中的食谱。激励孩子在家也自己吃饭。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园已养成的劳动习惯和已经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而与教师共同制定和实施劳动教育计划。

2. 注重资源,发挥优势(1)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劳动活动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假日开展有主题性的亲子劳动游戏比赛,如包饺子、扫地等,调动家长与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坚持性的学习品质。

(2)利用传统节日融入劳动教育

在“植树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时,如:布置养护小萝卜、大蒜头、给妈妈拿拖鞋、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柜等一些小任务,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家长需积极配合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完成劳动小任务,实现双向互动、家园双赢。

(3)家长职业分享

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通过家长进课堂、职业分享小视频等方式,为孩子带来精彩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使孩子认识到和自己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仅增强孩子对劳动者的社会情感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还能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

(4)开展趣味性的劳动活动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如小班组进行了自理能力大闯关游戏活动,在家庭中,家长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穿裤子、自己吃饭等。通过家园教育联动,充分激发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3. 强化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1)提供恰当的劳动时间

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可在饭后、睡觉前适当让孩子们参与做家务,如洗袜子、叠衣物、丢废弃物等,培养他们的勤劳意志。

(2)设立劳动奖励机制

教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讨论,设立劳动奖励机制,这样可以将记录幼儿在家庭和园中的劳动内容和实施情况。鼓励幼儿在园进行展示,教师及时给与肯定,每周集中一次进行奖励,以激励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四、劳动教育的价值思考

1. 提高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劳动教育可以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孩子逐渐会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寻求成人帮助,这样孩子们就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2. 提升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手脑联动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孩子做事逐渐会有条理性,想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而不是盲目的去做事情。想好了在动手。

3.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会建立自信新,感受劳动的快乐和幸福。逐渐幼儿就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光荣性,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小班幼儿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培养,还能增强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家园合力。通过实施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为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晨蕊 .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 [J]. 好家长 ,2021(70):6.

[2] 严 红 萍 . 家 园 共 育 中 开 展 劳 动 教 育 的 策 略 [J]. 好 家长 ,2021(24):52-53.

[3] 苏维 . 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 [J]. 教育观察 ,2020,9(4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