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胡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融媒体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融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重塑了信息传播格局,也为高 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积极探索融媒体在网络思想政 用机制,构建契合高校特色的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路径,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受多元文化与海量信息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对于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2.1 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教育特征分析
2.1.1 思想状况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与复杂性特点。一方面,丰富的融媒体平台为他们打开了获取海量信息的窗口,极大地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然而,信息的过载与碎片化也使部分学生陷入迷茫,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此外,追求个性表达的大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时事热点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但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以某一国际热点事件为例,超过80% 的学生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其中约30% 的学生难以准确判断信息真伪,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误导。这一现象凸显了大学生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虽有积极性,但缺乏有效的信息筛选能力,亟需高校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2.1.2 价值观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实际行为中,却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在关于诚信问题的调查中,95% 以上的学生认可诚信的重要性,但在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的自我反思中,约10% 的学生承认有过相关不当行为。这表明大学生虽然在理论上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行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未能将这些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
2.1.3 行为特征
在网络学习方面,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信息传播渠道选择上,短视频、社交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 70% 的学生每周至少花费 5 小时进行网络学习,但仅有 30% 的学生能够制定并坚持自主学习计划。短视频平台的使用率高达 85%,社交媒体为 75%,而传统新闻网站和学术平台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这反映出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虽有热情,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计划,高校可通过开设网络学习指导课程、推荐优质学习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2.2.1 内容吸引力不足
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政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例如,一些网络思政课程只是简单地罗列理论知识,未能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进行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感。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引入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元素,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打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 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部分高校对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停留在表面,缺乏创新性。尽管一些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运营模式传统,未能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无法实现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例如,在信息推送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推送,导致学生对推送内容兴趣不高。高校应加强对融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需求,实现精准教学,借助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
2.2.3 评价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缺陷,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传统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忽视了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学习过程和思想变化,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教育效果。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思想动态、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基于调查院校数据的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路径构建
3.1 模式路径的构建原则
3.1.1 数据驱动
以参与调查高校数据为基础,紧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融媒体思政模式。不同学校的学生特点、学科优势、校园文化等存在差异,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制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例如,对于理工科院校,可以结合科技创新、工程伦理等方面的数据,开展具有理工科特色的思政教育活动;对于文科院校,可以挖掘学校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等数据,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深入分析高校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精准的方向。
3.1.2 融合创新
注重教育理念、实施内容、传播形式和技术手段的融合创新,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融媒体技术有 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方面,既要传承传统思政教育的价值观引导 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在实施内容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使思政 在传播形式上,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传播 讲座等形式,实现多元化传播。在技术手段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推 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效率。
3.1.3 反馈修正机制
建立及时高效的反馈修正机制,不断评价和修正网络思政模式路径,以期获得较好的育人成效。通过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分析教育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策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可以设置专门的反馈渠道,如在线问卷、意见箱等,方便学生和教师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反馈处理团队,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如果学生反映思政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可以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和互动环节;如果教师发现某种教学方法效果不佳,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手段。
3.2 模式路径的具体内容
3.2.1 教育理念创新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展“定制化”思政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例如,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历史题材的思政课程资源;对于喜欢科技创新的学生,可以结合科技前沿动态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2.2 实施内容优化
结合融媒体技术,优化网络思政的实施内容, 提升内容的 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开发基于高校特色的思政课程资源,如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 可以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校史、校友事迹等, 誉感。同时,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 结合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思政教育;对于艺术专业的学 政教育。此外,还可以利用融媒体技术,将思政课程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如短视频、动 、 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3 传播形式多样化
借助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多元形式 ,切实增强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与吸引力。例如,精心举办“校园思政主播大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 治教育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影响力。可组织学生组建思 进程中,学生主播能够与观众展开互动交流,悉心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 可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作为嘉宾参与直播,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 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积极开展话题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有力引导学 教育,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4 技术手段创新
大力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成功实现精准推送与个性化学习。例如,构建智能学习平台,依据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智能推荐与学习预警,助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与学习资源推荐。例如,对于学习进度较为缓慢的学生,可推荐一些基础课程资源;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可推荐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预警,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学习进度滞后时,及时提醒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此外,还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3 反馈修正机制
3.3.1 定期评价
建立健全定期评价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每学期开展一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在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变化。可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涵盖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习资源的丰富度等方面。同时,组织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全面深入了解他们对网络思政教育的看法与建议。通过定期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切实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3.3.2 数据分析
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为模式路径的修正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轨迹、 成绩等数据 习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有力依据。可建立学生 时监测和分析。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时间分布、课程选择偏好等数据, 了解学生的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答题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内容和教学方法,显著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3 持续改进
依据定期评价和数据分析 对学生和教师反馈的问题以及数据分析 验教训,积极探索更实施方案,并对改进效果进 成效。 根据评价结果和数据 容枯燥、形式单等问题, 更多生动的案例,如讲述 时代成功开展思想政治教 步创新传播形式,比如开 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思政教育场景,让学
四、结论
融媒体时代为高校网络思想 系统分析当前实践状况、深入探索融媒体应用 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未来高校应着力深 完善多维评价体系,密切追踪前沿技术动态, 积 通过融媒体素养专项培训,提升教师运用融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 生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正确价值导向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胡兵(1985.9-),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学历:硕士研究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1、2023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思政专项:信息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项目编号:2023SJSZ0635)2、2023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互联网 + 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3SJSZ0633)3、2024 年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融媒体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lsz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