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覆岩厚度变化对露天煤层开采方式的影响分析

作者

甘辉敏 寇家宾 向明

乌鲁木齐古生界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 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

引言

在露天煤层开采领域,覆岩厚度作为上覆岩层的关键参数,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开采作业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覆岩厚度的空间差异性和动态变化特征愈发显著,不仅改变了岩体的应力分布状态,还对开采工艺的选择、设备的运行效率及作业安全构成多重影响。深入探究覆岩厚度变化与开采方式的内在关联,成为提升露天煤矿开采科学性的重要课题。

一、覆岩厚度变化对露天煤层开采的影响分析

1.1 对开采工艺选型的影响

覆岩厚度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开采工艺的适用性。当覆岩厚度较小时,剥离工程量相对较少,可采用单斗 - 卡车等灵活工艺,便于快速揭露煤层;而当覆岩厚度增大,剥离量显著增加,需考虑采用斗轮挖掘机等连续工艺以提升效率。厚度变化导致的岩层稳定性差异,还会影响爆破参数的设计 —— 厚覆岩条件下需增大爆破孔径与装药量,以确保岩体破碎效果,而薄覆岩区域则需控制爆破规模,避免对煤层造成损伤。

1.2 对开采设备配置的影响

覆岩厚度变化要求开采设备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在厚覆岩工况下,岩体硬度与整体性增加,需配置大功率挖掘设备,如斗容更大的单斗挖掘机,以满足高强度剥离需求;而薄覆岩区域则可采用中小型设备,降低设备闲置损耗。厚度波动还会影响运输系统的选择 —— 厚覆岩开采常需搭配重型卡车或带式输送机,而薄覆岩条件下短距离运输设备即可满足要求。此外,覆岩厚度的变化会改变设备的作业负荷,例如在厚度突变区域,挖掘机需频繁调整挖掘深度与力度,这对设备的液压系统与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设备配置不当,易导致机械故障或效率下降。

1.3 对开采安全保障的影响

覆岩厚度变化是引发开采安全风险的重要诱因。厚覆岩条件下,岩体自重应力较大,易引发边坡滑坡、坍塌等灾害,需加强边坡监测与支护措施;而薄覆岩区域则可能因覆岩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煤层开采时上覆岩层过早垮落,威胁作业设备安全。厚度的横向变化会造成岩体应力分布不均,在厚度突变带易形成应力集中区,增加了岩体突发失稳的风险。此外,覆岩厚度的变化还会影响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厚覆岩可能阻隔地下水流动,而薄覆岩则可能导致涌水风险增加,这对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安全保障提出了差异化要求。

二、覆岩厚度变化下露天煤层开采面临的挑战

2.1 地质条件复杂性增加

覆岩厚度的动态变化使得地质模型的建立更为复杂。自然赋存状态下,覆岩厚度受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影响,常呈现非均匀分布特征,如断层带附近的厚度突变、褶皱构造导致的厚度波动等,这使得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难以精准刻画厚度变化规律。厚度变化还会引发覆岩岩性的垂向变异,如厚覆岩区域可能包含多层不同岩性的岩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显著,增加了开采过程中岩层控制的难度。此外,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覆岩厚度的空间变化特征更加明显,传统的静态地质评估方法已难以满足动态开采的需求。

2.2 开采效率与安全的平衡难度加大

覆岩厚度变化使得开采作业在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更具挑战性。为追求效率而采用高强度开采工艺时,厚覆岩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可能被削弱,增加安全风险;而过度强调安全预留的防护措施,又会导致剥离量增加、设备效率降低。厚度的频繁变化还会造成开采作业的不连续性,如在厚度突变区域需暂停作业调整工艺参数,这直接影响开采进度。此外,覆岩厚度变化引发的设备适配性问题,可能导致设备在不同厚度区域间频繁切换,进一步降低作业效率,而设备调整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

2.3 对开采成本的影响加剧

覆岩厚度变化通过多重途径影响开采成本。厚度增大直接导致剥离工程量增加,无论是采用何种工艺,剥离成本都会随厚度上升而显著增加;而厚度的频繁波动则会导致工艺转换成本上升,如从连续工艺切换至间断工艺时的设备调整与人员培训费用。覆岩厚度变化还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与寿命,在厚度突变区域,设备的非正常损耗加剧,维修成本上升。此外,为应对厚度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需增加监测设备投入与安全防护措施,如边坡监测系统、防水排水设施等,这些都进一步推高了开采总成本。

三、覆岩厚度变化下露天煤层开采方式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覆岩厚度动态评估机制

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覆岩厚度动态评估体系是优化开采方式的基础。综合运用地质钻探、三维地震勘探等技术,结合开采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建立覆岩厚度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厚度变化的精准预测。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覆岩厚度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表达,为开采设计提供直观依据。建立厚度变化预警机制,当监测到厚度突变时,及时调整开采计划,避免因厚度变化引发的工艺不匹配问题。此外,加强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分析断层、褶皱等对覆岩厚度的影响规律,提高评估机制的科学性。

3.2 优化开采工艺以适应覆岩厚度变化

基于覆岩厚度变化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开采工艺方案。在厚覆岩区域,优先采用斗轮挖掘机 - 带式输送机等连续工艺,发挥其高效剥离优势;而在薄覆岩区域,则采用单斗 - 卡车等间断工艺,提升作业灵活性。开发智能化的工艺切换系统,当覆岩厚度变化超过阈值时,自动调整开采工艺参数,如爆破参数、设备工作参数等,减少人工干预误差。探索混合工艺模式,在同一开采区域内根据厚度变化合理配置不同工艺设备,实现效率与成本的优化平衡。此外,加强对新工艺的研发,如针对厚度变化设计可自适应调整的开采设备与工艺流程,提升系统的整体适应性。

3.3 加强覆岩厚度变化下的安全防控措施

构建覆岩厚度变化下的全流程安全防控体系。在边坡管理方面,根据覆岩厚度动态调整边坡角度与支护方案,采用智能监测技术实时监控边坡稳定性,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在设备安全方面,针对厚度变化导致的负荷波动,优化设备操作规程,避免超负荷运行;在水文地质安全方面,根据覆岩厚度评估地下水渗透风险,制定差异化的防水排水方案。建立覆岩厚度变化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厚度突变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与物资,提升事故处置能力。此外,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其对覆岩厚度变化的认知与应对能力,从人为因素层面降低安全风险。

四、结论

覆岩厚度变化对露天煤层开采方式的影响贯穿于工艺选型、设备配置与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其引发的地质复杂性、效率与安全平衡及成本上升等挑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优化开采工艺及强化安全防控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开采系统对覆岩厚度变化的适应性。未来需进一步结合智能化技术,推动覆岩厚度变化与开采方式的协同优化,实现露天煤层开采的高效、安全与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涛 . 露天煤矿边帮采煤边坡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及开采控制技术 [D].中国矿业大学 ,2023.

[2] 秦冬冬 . 新疆准东矿区缓斜巨厚煤层多分层开采覆岩结构演变机理及控制 [D].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3] 周金固 . 松动爆破在露天煤矿煤层开采中的应用 [J]. 西部资源 ,2019,(0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