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作者

赵旋旋

南通久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对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凭借其独特的材料协同优势,成为建筑工程中的核心结构形式,而模板施工技术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及后期使用安全。当前,模板施工面临着复杂工况、多专业交叉作业及环保要求升级等挑战,如大型综合体项目中模板体系需同时满足超高支模稳定性、异形结构成型精度及绿色施工标准。因此,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要点,规范施工流程,对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应用优势

1.1 增强结构稳定性

钢筋与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形成互补协同效应,混凝土具备高强度抗压性能,钢筋则擅长抵抗拉伸应力,二者结合使结构在承受荷载时能均匀分散应力,显著提升整体承载能力。在抗震设防区域,这种组合结构可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破坏风险。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其 35 层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 核心筒结构,经抗震模拟测试,在 7度设防烈度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控制在 1/500 以内,满足规范要求。此外,模板体系的精准施工进一步保障了结构尺寸精度,减少因构件变形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

1.2 增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材料特性及施工工艺优化,可有效抵抗自然环境侵蚀。混凝土保护层能隔绝氧气、水分与钢筋的接触,延缓钢筋锈蚀;掺入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可降低混凝土渗透性,提升抗碳化能力。在该项目的地下车库施工中,采用 C35P8 抗渗混凝土配合止水模板体系,经500 次冻融循环试验,结构表面无明显裂缝,强度损失率低于5%。同时,模板拆除后的养护措施(如覆膜保湿)可减少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延长结构使用寿命[1]。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某项目总建筑面积 86000 ㎡,地上 28 层,地下 3 层,采用框架 - 剪力墙结构体系,工期730 日历天。项目施工中需同时满足超高支模稳定性、复杂节点施工精度及绿色施工标准,因此需通过细化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工程质量,接下来对该项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2.1 模板施工

2.1.1 支撑体系搭设

该项目针对不同结构部位采用差异化支撑方案:

(1)地下室底板采用满堂盘扣式支架,立杆间距 1. 2m×1.2m ,步距 1.5m,基础采用20 混凝土硬化(厚度 ),并设置排水盲沟防止积水;

2 标准层梁模板采用双钢管立杆支撑,梁截面 ⩾600mm 时增设对拉螺栓(间距 500mm⟩ ),立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 1/500H(H 为支架高度)以内。支撑体系验收时需进行加载试验,在设计荷载1.2 倍作用下持荷1 小时,支架沉降量≤5mm 视为合格(见表1)。

表1 不同结构部位的支撑要求

2.1.2 模板安装与拆除

墙柱模板采用 18mm 厚胶合板,拼缝处粘贴 5mm 厚海绵条,并用 φ14 对拉螺栓加固(横向间距 450mm,竖向间距 ),安装后垂直度用 2m 靠尺检查,偏差≤ 3mm ;铝模板拆除遵循 " 强度控制 " 原则:柱模板在混凝土强度 ⩾10MPa 时拆除,梁侧模 ⩾7 .5MPa 时拆除,楼板底模需达到设计强度100%(通过同条件试块确定),拆除顺序为" 后支先拆、先支后拆",避免硬撬导致构件缺棱掉角[2]。

2.2 钢筋施工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其施工质量对结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2.2.1 钢筋选材与加工

钢筋进场时,需查验其出厂合格证、质保单,并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项目设计图纸,对钢筋进行下料、弯曲等加工。加工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的尺寸精度,例如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Ⅰ级钢筋末端需做 180 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

2.2.2 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方式根据直径不同选择,直径 ⩾22mm 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连接前需对钢筋端部进行镦粗和套丝处理,确保丝扣完整、光滑;直径 <22mm 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搭接长度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例如 C30 混凝土中,HRB400 级钢筋受拉区搭接长度为 40d。连接接头位置应避开构件受力较大部位,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 50%。

2.2.3 钢筋安装与绑扎

钢筋安装前,先在模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摆放准确。墙柱钢筋绑扎时,要保证箍筋间距均匀,加密区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箍筋与主筋垂直,绑扎牢固,每个绑扎点采用双丝绑扎。梁板钢筋绑扎时,板底筋伸入梁内的长度不少于 5d,面筋通过马凳支撑,马凳间距 1m,防止面筋下沉。钢筋保护层厚度通过垫块控制,墙柱采用塑料垫块,梁板采用混凝土垫块,垫块间距不大于1m。

2.3 混凝土施工

2.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项目结构设计要求及施工环境条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如,针对该项目地上部分梁、板、柱,设计强度等级为C35,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抗渗性等性能满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计量搅拌,不得随意更改。

2.3.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需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验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浇筑过程中,采用泵送方式输送混凝土,墙柱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 50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 300m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为准,避免漏振和过振。梁板混凝土浇筑时,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连续浇筑,若需间歇,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2.3.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对于普通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 12h 内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d ;对于掺加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养护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气温较高时,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2.4 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施工是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重要措施。

根据设计图纸,在项目主楼与裙楼连接处、长墙及楼板跨度较大部位设置后浇带,宽度为 800mm。后浇带应避开梁、柱受力较大部位,其位置和尺寸需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浇筑时间需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且间隔不少于 42d 后进行。浇筑前,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和浮浆,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涂刷界面处理剂。后浇带采用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例如两侧为 C35 混凝土,后浇带采用 C40 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不少于 28d,确保混凝土强度充分增长,减少收缩裂缝。

3.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3.1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检验、储存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时,除查验出厂合格证外,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对于水泥,需检验其强度、安定性等指标;对于钢筋,检验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对于砂石,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材料储存时,根据其性能特点分类存放,例如水泥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防止受潮结块;钢筋需架空堆放,避免锈蚀 [3]。

3.2 优化施工工艺

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难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案。在模板工程中,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加快模板周转速度;在钢筋工程中,推广直螺纹连接技术,提高连接质量和效率;在混凝土工程中,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和二次振捣工艺,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钢筋露筋等,制定专项防治措施,例如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材料减少裂缝,加强钢筋保护层控制防止露筋 。

3.3 丰富检测技术

采用多种检测技术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利用坍落度仪检测混凝土坍落度,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对模板安装的垂直度、平整度等,采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5]。

3.4 加强施工人员专业素养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建立施工人员考核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实行技术交底制度,由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

4. 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结合某建筑项目,从模板施工、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施工等方面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点进行操作,加强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以确保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还需持续探索和创新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适应新形势下建筑工程对质量和性能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锦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10):50-52.

[2] 闫红 . 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2):221-223.

[3] 胡鑫清 , 宋海建 , 潘宾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 [J]. 电脑校园 ,2023(42):69-71.

[4] 俞 泽 坪 . 钢 筋 混 凝 土 模 板 施 工 技 术 在 建 筑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J]. 中 国 厨卫 ,2025,24(1):286-288,292.

[5] 李东东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