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四阶理论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综合性作业设计研究
郑英英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兰亭小学 322118
引言: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手段,还应该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场和一种激励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作业设计从语文本身加以拓展,延伸到生活和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综合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协同作用”,才能将学生的智力强项充分地激发出来,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组织课程内容,强调通过整合性实践培养核心素养。作业作为教学延伸,其质量影响任务群目标实现,但当前存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层面问题,与任务群要求脱节。三维四阶理论提供系统框架,与任务群特点契合,本文据此探索综合性作业设计原则与路径,为教学落地提供范式。
一、三维四阶理论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在契合
三维四阶理论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育人逻辑上有深度契合性。从目标维度看,三维理论中的知识(如字词句、文体常识等)、能力(语言运用、思维方法等)、素养(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多元体系,与任务群“知识积累—能力形成—素养内化”的培养策略高度一致,可支撑“语言文字运用”核心目标的分层贯彻[1]。
从认知规律看,四阶进阶序列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精准契合:感知阶的具象化认知适配低年级学生对形象化材料的依赖,整合阶的关联建构符合中年级思维的过渡特征,迁移阶与创造阶的实践创新能满足高年级高阶思维发展需求,形成与任务群学段要求对应的能力发展阶梯。
从实践属性看,内容维度的文本、生活、跨学科相联结,为任务群的整合性实践提供内容支架;评价维度中过程、结果、发展的多元反馈形式,弥补了传统评价对实践过程的忽视,二者相互配合支撑任务群“做中学”理念落地,实现理论框架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统一。
二、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综合性作业的设计路径
(一)基于三维目标定位作业核心要素
基于三维目标定位作业核心要素,需先对任务群的核心素养指标进行系统解构,将其转变为知识(学科基础概念与原理)、能力(可操作的语言运用能力)、素养(深层价值理念与思维品质)等维度的具体目标,组建“基础—发展—高阶”的目标体系,关键是锚定三维目标的契合点,让知识汲取为能力建构服务,能力训练的目标是实现素养内化,防止目标碎片化。这要求设计者以任务群的素养导向为轴心,让作业内容同时承载知识巩固、能力发展与素养培育的复合功能[2]。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例,核心素养目标是“借助寓言领悟生活智慧”,分解三维目标:在知识范畴掌握寓言“故事 + 道理”的结构要点;能力上能概括情节、提炼寓意;素养上形成辩证思维的意识。融合点为“通过情节分析理解寓意,用寓意阐释现实生活现象”。作业可设计为:梳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的情节脉络,复述故事并总结寓意,结合生活现象举例阐明“守株待兔”式行为(素养),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衔接。
(二)依据四阶序列搭建作业框架
依据四阶序列搭建作业框架,要遵循小学生“具象认知—关联建构—实践运用—创新生成”的认知规律,构建梯度化的任务链。感知阶通过直观材料建立初步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整合阶引导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形成结构化的认知;迁移阶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创造阶鼓励突破框架,生成个性化成果,促进高阶思维进步,四阶任务彼此环环相扣,构成完整学习链环。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察与发现”单元(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例,以下是四阶任务的设计情况:感知阶段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插图,圈画描写形态的关键词,建立直观认知;整合阶对比《爬山虎的脚》与《蟋蟀的住宅》的观察角度,用表格梳理说明方法(像“比喻”“列数字”),形成结构化理解;迁移阶布置针对校园植物观察的任务,运用课文的方法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创造阶以“假如我是校园植物”为题,运用第一人称写观察日记,在保留科学要素的基础上加入想象,实现从“学会观察”到“创意表达”的升华。
(三)结合内容与评价维度完善作业细节
结合内容与评价维度完善作业细节,需在选择内容时打破学科与生活的界限,搭建“文本—生活—跨学科”的三维内容体系,增强作业情境的真实体验与知识整合能力[3];在评价设计上,开发与四阶任务相契合的多元工具,既评价过程,也注重结果,引入多主体实施评价,让评价具备诊断功能与激励功能。内容与评价的协同,可以支撑任务群的实践要求,提高作业育人的效能。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为例,内容设计体现跨界性与生活性:对《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等情节进行梳理,采访身边长辈收集当地“忠义”民间故事(生活),运用历史时间轴对名著与史实差异(跨学科)进行对比。评价匹配四阶任务:感知阶通过“名著人物卡片”完成度(如是否标注性格)对参与态度进行评价;整合阶以“情节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如事件关联清晰度)判断整合能力;迁移阶与创造阶对“名著故事会”的表现(语言流畅度、情感投入)以及“名著结局改编”创意(想象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评价,引入自评与互评,让评价成为学习驱动力。
结语:基于三维四阶理论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综合性作业设计,通过三维协同与四阶推进,解决了传统作业碎片化等问题。实践表明,该设计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提高学习兴趣,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框架,助力任务群教学落地实施,提高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爱华.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24(16):158-160.
[2] 黄群.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J]. 2024.
[3] 曹文兵 ." 学习任务群 " 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实践 [J]. 人民教育 ,2018(23):4.
郑英英,女,1983 年4 月 民族:汉族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邮编:,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兰亭小学
本文系东阳市级 2025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三维四阶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 2025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