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校家社协同育人的“1+1+N”网格化实践研究
杨志祥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临泽实验小学
“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农村地区是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就关系到了农村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现在农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校单打独斗的现象比较突出,家长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社会资源也难以有效融入到教育过程里。农村校家社教育目前的问题就急需用到“1+1+N”网格化这个实践模式,来打破校家社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1+1+N”网格化实践模式,对于优化农村教育生态、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搭建“双线融合”沟通平台,打通网格化信息壁垒
有句话说得好:“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农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大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1+1+N”网格化模式可以在线上依托微信、钉钉等工具建立出来一个网格专属群,让那些日常通知、学习资料、学生表现都可以随时进行共享;在线下也可以在每个网格上都设立一个“育人联络站”,这个育人联络站可以设在村委会或者学校的周边地区,作为三方面对面交流的固定场所。同时,再制定一个“网格信息员”制度,由教师、家长、村干部分别担任不同网格的信息员,他们分别需要去负责收集、整理、反馈网格内的育人需求与问题。这样一来,通过“线上即时沟通 + 线下深度交流”的双线模式,既能保证好信息传递的效率,又能增进三方的情感认同。
例如,在村(社区)范围内,在当地教办的引领下,按居住片区划分出对应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建立“家校社微信群”,并在村委会(社区委员会)设立“育人联络站”。在线上的微信群里面,各校班主任可以轮流分享学生在校表现,家长也可以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村(社区)专干也要及时推送周末课堂、农家书屋等志愿服务。在线下,每月 5 日定为“网格沟通日”,各方在联络站集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由村(社区)妇联主席或关工负责人担任的网格信息员在线上群结合着多位家长反映出来的“学生放学后总是沉迷手机”这个情况,立即反馈给由各学校挑选担任的网格长。在当月沟通日的那天,联络站可以组织中小学教师、家长、村里的志愿者共同做出商议,提出由志愿者每周三、五放学后带学生到田间或社区菜园实践,中小学教师分工布置“植物生长观察”“农具小百科”等分层作业,家长负责监督陪同这个决定。通过“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联动解决”这样的方式,引导着不同学段的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分层作业”兼顾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更符合当地教育部门统筹下的村社区协同模式。
二、实施“资源菜单”共享机制,激活网格化育人活力
农村地区并不是缺乏育人资源,而是资源非常分散,再加上供需错位这个问题,就严重阻碍了农村家校社共育的效果。“1+1+N”网格化模式需要建立“资源菜单”共享机制,让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都能各尽其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学校可梳理一下校内师资、场地、课程等资源,家长可以提供劳动技能、家庭故事等生活化资源,社会力量可以贡献专业技能、实践场所等特色资源,由网格长汇总形成“资源菜单”,并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精准落实、匹配。同时,再建立一个“资源兑换”制度,鼓励各方通过提供资源去积累“育人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其他资源或参与学校活动,以此把资源供给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形成“资源互补、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村(社区)范围内,按居住片区划分网格,构建“1+1+N”协同育人体系。每个网格由网格长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资源菜单”:辖区内中小学共享实验室、体育器材、教师辅导;家长中,种粮大户可以开设“水稻种植体验”,裁缝铺老板提供“手工缝纫课”;社会方面,村卫生室医生提供“健康小课堂”,退休老教师提供“红色故事宣讲”。网格根据学生兴趣发放“选课表”,每月统计需求后匹配资源。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有学生对植物种植感兴趣,网格就可以通过“资源菜单”匹配到村里的苗木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每周带他观察苗木生长,学校科学老师指导他记录数据,家长帮他整理观察笔记,形成了“社会实践 + 学校指导 + 家庭支持”的个性化育人链条,既发挥了本地资源优势,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
总之,“双减”背景下的农村校家社协同育人,关键就在于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家校社的合力。“1+1+N”网格化模式通过“双线沟通”有效地消除了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的信息壁垒,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农村协同育人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当然,这一模式的完善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期的探索,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如何稳定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等。但只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优化网格运行机制,农村校家社协同育人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之路,让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在多方的关爱下快乐成长,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懿 , 马斐斐 . 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小学家校深度沟通策略探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01):51-53.
[2] .“双减”背景下农村家校社协同共育的不足与对策 [J]. 师道 ,2023(0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