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

作者

严福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青海省海东市 810600

如今建筑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及机遇,一方面要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对工程质量、工期及成本控制愈加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在此背景下诞生了建筑行业创新管理模式以及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因此,做好建筑工程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策略

(一)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把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等所有阶段的数据汇总于统一的数字模型当中。在设计阶段由设计人员使用 BIM 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方便观看建筑的整体形状和各个方向的建筑细部及管道走向,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工作的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可以及时沟通交流设计上的改动,避免出错产生错误的设计图[1]。

进入施工阶段后,BIM 模型和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形成 4D 施工模拟。管理者可以通过 4D 施工模拟了解各种施工工序的时间安排、用料配比、机械设备配置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预先想好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外还可以直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实时上传各项施工资料,将现场的施工进度、质量检查情况、安全问题等情况及时上传到管理平台,让其他人可以在平台中浏览施工进度等内容。

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大大提高了设计和施工间的配合度,缩短设计周期约 20%~30% ,减少施工变更率约 15%,提高了施工管理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避免因沟通不及时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影响工程进度以及成本投入,从而使整体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2]。

(二)精益化施工管理

引入精益生产思想对建筑施工流程进行整合,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工艺要求等,把整个施工过程按步骤划分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工序作业单元,并分别对每个工序作业单元中涉及的时间及各种资源(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力)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并据此确定其标准作业时间和资源耗用量,例如在某工业厂房工程项目中,将钢结构安装工序分为钢构件吊装、焊接、螺栓连接等几个子工序,在现场对每个工序的实际耗时、所需各类资源量进行了测算,并以此确定各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人员配置与机械等设备配量。

在工地现场设置各类看板,比如任务看板、质量看板、安全看板等,在看板中直接表明各个作业单元所承担的任务、责任人是谁、时间、质量标准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具体施工人员在看板的指引下开展施工作业,然后某个工作全部干完以后,在相应的地方做一下标识性的记录,带动下一个工序的工作进行。

二、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一)绿色环保材料选用

健全严格的绿色材料筛选及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可再生性、可回收性、就近取材等条件。在项目的选材阶段,首先采用国际或国家绿色认证的材料,例如:经森林认证的木材、带有绿色建材标识的水泥、新型的环保墙体材料等。在某一办公楼项目中,将办公楼外墙面保温材料选择为岩棉板而不是常用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因为岩棉板保温性能良好,产生污染少,且该材料的原材料玄武岩属可再生资源,完全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3]。

在选用钢材、铝材等金属产品时应以可回收再利用为主,在设计时考虑成品后期拆除是否便于回收;从设计源头把控建筑耐久度,对于不易于后期拆除回收的产品不予使用。在混凝土搅拌站环节要采用粉煤灰、矿粉等工业废料代替部分水泥,既能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能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能。同时要加大对材料供应商管控力度,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环保监测报告以及各种相关的证明材料,并且所采购的建筑材料需达到绿色标准要求。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环境负荷,减少约 30%~40% 的有害物质排放;

(二)能源高效利用与可再生能源应用

施工现场推广应用节能型施工设备、机械,例如: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运输方式;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加装智能电表和能耗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现场用电设备能耗状况,结合施工时间和施工设备运行方式,降低高峰时段用电量,提高电能利用率。例如,某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安排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量较大的施工任务,在夜间的低谷电价期间开展施工;其余时间安排一些低能耗的施工任务 [4]。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在具备条件的项目场地内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实现施工现场部分临时用电设备的就地供能,如某项目是将郊外某大型公建项目施工现场办公楼、仓库房顶上的板面全部敷设成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总装机容量为 50 千瓦,一年可发约 5 万千瓦时电,能满足该施工现场约 30% 的临时用电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现场对传统电网电力的需求。另外,还可以采取地热能、空气源热泵等方式为施工现场生活区和办公区提供取暖、制冷服务。

(三)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措施

建立施工现场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沉淀池、蓄水池、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管道等。在雨季利用雨水收集装置把屋面、场地雨水收集到沉淀池内,经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之后存入蓄水池备用,处理后雨水可用于施工现场降尘洒水、车辆清洗、混凝土养护等非饮用环节,例如: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实施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每年大约能收集雨水量 5000 立方米,可供该施工项目绝大部分非饮用水需要 [5]。

同时,施工现场运用节水型的器具和设备(节水型水龙头、马桶、淋浴喷头)并加强施工用水管道防渗漏、减少施工用水跑冒滴漏现象;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用水,建立并完善了施工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个施工区和作业班组的用水定额,不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使得施工现场的用水节约率得到了较大地提高。避免过多依赖市政供水。

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提高到 30%~40% ,节水效果明显,每年可节约用水量 30%~50% ,降低现场用水成本和给周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6]。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是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采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和精益化施工管理的方式以及采用绿色施工管理中所使用的绿色环保材料、节能降耗以及水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解决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所存在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方式,使得其符合不同的项目要求。

参考文献:

[1] 檀柱 .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创新实践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13):91-93.

[2] 隋春燕 . 绿色施工理念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创新路径与评价模型构建[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5,(07):194-196.

[3] 韩洪昌 . 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J]. 居舍 ,2025,(19):153-156.

[4] 龙义夫 . 房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及创新方法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2):133-135.

[5] 陈晓丹 . 基于施工质量控制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5,(17):107-109.

[6] 雷海涛 . 建筑工程管理中绿色模式创新探索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0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