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探析
黄恺
宝龙科技城实验学校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提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应当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探析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项目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对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进行简单探析。
1. 设计项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研究中,教师要设计贴近生活和学习需求的项目化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设计项目学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已经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实现任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可以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学习任务的指引,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项目化学习,可以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统计单手和双手投球距离的情况,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根据统计的距离信息绘制对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这个项目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掌握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实际情况的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个项目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项目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 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数学现象进行联想和应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创设项目式的学习情境 ,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有效激活数学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项目式学习课堂中[1]。
例如 , 在学习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 , 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并测量核对校园内类如花坛或者草地的面积,通过推算实际情境中图形的面积更好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公式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利用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数学课堂中来,通过应用数学概念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理念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3.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项目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利用它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化学习中。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多种技术工具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渠道。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利用教育技术平台、网络课堂和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可以有效聚合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2]。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性质,教师也可以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还可以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的运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工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水平选择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而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项目化学习,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通过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式数学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 丰富自身的数学经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教师要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 帮助学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瞿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24,(07):61-63.
[2] 刘兴贵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 (1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