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

作者

吴茜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 365000

一、引言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空气污染到水体污染,从土壤退化到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生存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传播环保理念、培养环保人才的重任。高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能源利用与开发、污染物处理等,均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以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编排方式,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环境教育,成为当前化学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鲁科版教材中环境教育元素的挖掘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融入了大量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中,教材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传统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如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导致的酸雨等。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章节,教材更是直接涉及了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包括绿色化学理念、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这些内容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直接的知识支撑。

此外,教材中的“资料在线”“化学与技术”等栏目,也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如“资料在线”中介绍了大气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与治理等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环境问题相结合,增强其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化学与技术”栏目则展示了化学在环境保护技术中的应用,如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三、化学知识与环境教育的自然融合路径

1. 知识关联:构建化学与环境的知识网络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知识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化学与环境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氧化为三氧化硫,进而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同时,教师还可介绍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通过这样的知识关联,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还能认识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从而增强其环保意识。

2. 情境创设:营造关注环境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教师可展示一组受污染水体的图片或视频,如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水污染的严重性。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知识净化受污染的水体,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探究:培养环保实践与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环保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合理使用化学试剂,避免浪费和污染;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如将废液分类收集、将固体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等。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不同污水处理方法的效果、研究废旧电池中重金属的回收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跨学科融合:拓展环境教育的视野

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环境教育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时,教师可结合物理学科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结合地理学科中的气候变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环境问题,形成全面的环境观,提高其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四、渗透环境教育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1. 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环保素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提升环境教育能力

环境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环境教育能力。例如,教师可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方法等知识,掌握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便更好地将环境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

3. 加强跨学科知识学习

如前文所述,环境问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教师应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可学习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化学教学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

五、结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化学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良好的平台。通过知识关联、情境创设、实验探究和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教师能够将化学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教育能力,加强跨学科知识学习,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教育的要求。相信在化学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高中化学教学将成为培养环保人才的重要阵地,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军成 .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研究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8,15(10):148.

[2] 孙红梅 .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研究 [J]. 新智慧 ,2018,(14):10.

注明: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课题题目《“双减”政策下初高中衔接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课题编号:Fjxczx23-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