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平台下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探索
杨佳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70
引言
在当今教育变革不断加速的时代,传统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升教师教学活力方面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学科竞赛凭借其独特的挑战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成为教育领域中极具潜力的改革切入点。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将竞赛的积极效应融入日常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还能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深入研究该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一)新模式的内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将学科竞赛作为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桥梁,深度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赛促学”强调通过竞赛营造的竞争氛围和实践情境,打破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促使其主动拓展知识边界,钻研专业领域前沿内容。在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以赛促教”则要求教师以竞赛为导向,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需根据竞赛所反映出的行业需求和知识重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引入前沿知识和实践案例,革新教学手段,使教学更贴合实际应用和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教育教学与竞赛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该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超越课堂的广阔学习与展示平台。学生在参与竞赛时,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应对竞赛中复杂多变的问题时,学生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多数竞赛以团队形式开展,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竞赛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竞赛课程体系是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将学科竞赛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依据竞赛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优化。在基础课程阶段,着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参与竞赛奠定坚实基础;在专业课程阶段,积极引入竞赛中的典型案例和实际项目,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竞赛培训阶段,针对具体竞赛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熟悉竞赛规则、掌握竞赛技巧,提高学生的竞赛竞争力。同时,鼓励教师结合竞赛经验和教学实际,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学生参与竞赛和学习成长的需求。
(二)打造专业的竞赛指导团队
专业的竞赛指导团队是保障竞赛活动顺利开展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支撑。竞赛指导团队应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学科带头人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负责把握竞赛的整体方向和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骨干教师承担日常的教学和指导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逐步提升,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企业专家则凭借其在行业一线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为学生带来行业前沿信息和实际操作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的竞赛作品更具实用性和创新性。此外,要定期组织竞赛指导团队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知识更新,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在竞赛指导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竞赛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对竞赛的组织策划、报名选拔、培训指导、评审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竞赛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其次,制定合理的学分认定和奖励制度,将学生参与竞赛的经历和成果纳入学分体系,根据竞赛的难度、级别和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同时,对指导教师的竞赛指导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将竞赛成绩与教师的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紧密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竞赛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建立竞赛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竞赛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竞赛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不断提高竞赛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资源保障
充足的资源投入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科竞赛的资金投入,用于购置先进的竞赛设备、软件和材料,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竞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竞赛实践环境。积极拓展资源渠道,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争取企业的资金支持、项目资源和技术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丰富的竞赛项目和实践机会。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在线竞赛学习平台,整合各类优质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学习资料、模拟竞赛等多样化的学习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此外,加强师资资源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竞赛指导能力,为新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挖掘该模式的内涵与价值,全面实施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随着教育环境和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持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刘丁, 张贵华, 王翔. 基于学科竞赛平台下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探索——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24,7 (08): 87-91.
[2] 王桂英 , 李春伟 , 闫泽萍 . 基于学科竞赛平台下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模式探索 [J]. 中国包装 , 2022, 42 (12): 90-93.
[3] 段亚峰, 洪剑寒, 纪晓峰. 构筑特色学科竞赛平台 助力纺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学科竞赛平台建设为例 [J]. 纺织服装教育 , 2021, 36 (03): 212-217.
课题:
1.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课题(批准号:2023370)
2.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批准号:NZJGH202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