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院传统表演与现代舞台技术的协同策略
骆康敏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是流行于、衢州、丽水及江西、福建部分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1]。因金华古称“婺州”而得名。它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2008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婺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精湛的武打技艺和浓郁。然而,当前婺剧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中遇到诸多挑战,观众群体逐渐流失,传统表演形式的吸引力不足。与此同时,现代舞台技术的进步为戏曲艺术的表现方式提供了丰富手段,包括灯光、音响、投影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舞台艺术注入了更多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婺剧的表现力,增强观众体验,同时又保持其传统艺术的本质,成为艺术工作者和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婺剧传统表演与现代舞台技术的协同策略,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也为地方戏曲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一、婺剧院传统表演的核心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一)婺剧院传统表演的艺术特征
婺剧这一地方戏曲剧种历史悠久,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它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其表演形式融合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由此形成独特的舞台语言。婺剧唱腔清丽柔美且旋律流畅,注重声腔韵味的表达,从而展现出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演员身段动作细腻又生动,通过身形和神态的精准变化能将角色性格与情感刻画得极为到位,舞台布景和服饰遵循传统工艺,色彩丰富又典雅,与表演配合起来便有了完整的艺术氛围。婺剧的艺术魅力由这些特征共同构成,它成了一种观赏价值很高且在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的戏曲形式。
(二)传统表演在当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婺剧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戏曲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的演出内容大多反映乡土生活和历史故事,从而反映社会价值观与民间智慧。保护和传承传统婺剧对维护地方文化多样性有用,并且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虽然面临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但传统婺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价值犹存,还能提供当代社会的情感寄托和文化滋养。传统婺剧进行表演时,所传递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现实意义,能促进文化自觉与传承创新。坚守传统表演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地方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现代舞台技术在婺剧院演出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现代舞台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现代舞台技术涵盖灯光设计、音响系统、多媒体影像、数字投影等多种手段,这些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表现力,使传统戏曲在视觉和听觉上能有更生动细腻的呈现效果。灯光设计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变化强化情感氛围,突出人物形象和戏剧情境,增强戏剧感染力,高品质音响系统精准传递唱腔与配乐,提升声响层次感,增强观众的沉浸体验,多媒体和数字投影技术让舞台背景有了动态变化,突破传统静态布景的限制,扩大舞台表现空间,拓展艺术表现形式的边界。这些技术综合应用为婺剧传统表演注入现代活力并激发创新潜能。
(二)婺剧院现代技术应用的现状
灯光和音响等现代技术已渐渐被婺剧院引入到演出中,部分剧目靠数字背景和投影技术达成视觉创新。技术运用有效提升了舞台艺术感染力,也增强了演出观赏性和表现力。观众大多反馈积极,觉得技术的加入让传统戏曲更有现代感,提升了整体视听体验。现代舞台技术推动剧团演出形式多样化,拓宽了婺剧传播渠道,有助于吸引年轻观众、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与限制
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艺术融合难题 \ 。部分技术手段的运用缺乏对婺剧传统艺术核心的深入理解,导致表演与技术呈现出现割裂感,影响观众对剧情的沉浸感。技术设备的适配和操作对演出团队提出更高要求,专业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因素之一。此外,部分观众对新技术融入传统表演存在接受障碍,担忧现代元素会稀释婺剧原有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舞台技术的投入成本较高,也对剧团的资源配置带来压力。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技术创新与艺术传承之间寻求平衡,推动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时代审美的创新发展路径。
三、婺剧院传统表演与现代舞台技术的协同策略探讨
(一)构建以艺术表达为核心的协同发展框架
要实现婺剧传统表演跟现代舞台技术有效融合,就得把艺术表达放在协同发展的核心位置,这是根本前提。婺剧的表演内容和情感传递需要技术手段紧紧服务,不能有形式主义和炫技的毛病,应深入挖掘婺剧艺术内涵,弄明白传统表演的情感核心与审美取向,推动技术设计和艺术理念高度契合,让技术成为延展艺术表现力的有力工具,构建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这有助于在保留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舞台艺术现代转型。
(二)创新舞台设计与技术应用模式
基于婺剧的独特艺术特点,探索符合其审美和表现需求的舞台设计理念。引入灵活多变、能营造丰富视觉层次、让氛围产生变化且强化情境感染力的数字投影和动态灯光技术,融合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以拓展舞台空间表现维度,使传统表演更立体、更具现代感,并且要注重技术和表演的互动性,让演员和技术元素有机配合起来以提升整体舞台表现效果,创新应用模式既丰富婺剧视觉体验,又让观众有全新艺术感受。
(三)人才培养与跨界合作机制建设
深度交流合作婺剧艺术人才和现代技术人才以构建多学科交融创作团队。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传统表演者对现代技术的理解运用能力并培养技术人员对婺剧艺术精神、表演特点的认知,推动高校、剧团和技术企业合作搭建实践平台促使技术创新与艺术创作同步发展,跨界合作机制有利于打破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间壁垒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推动婺剧院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四)观众体验优化与文化传播策略
借助现代舞台技术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增强互动性和沉浸感,提升婺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多媒体平台传播演出内容,拓展受众范围,尤其吸引年轻观众群体。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与现代传播方式的结合,使婺剧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实现现代价值的再创造[3]。文化传播策略的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婺剧的社会关注度,也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婺剧要发展,传统表演和现代舞台技术融合是必然,这既是文化传承所需也是艺术创新必需要走的路,。尊重挖掘传统艺术内涵并把现代技术融入表演实践,婺剧表现力和生命力就会更丰富,协同发展策略重视艺术技术深度融合、人才跨界合作、观众体验提升会给婺剧增添新活力,以后婺剧在保住文化根基舞台呈现会更多元更现代以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创新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 陈雪飞 . 论婺剧戏服传统手工技艺的抢救性保护 [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1,(00):154-167.
[2] 池瑾璟 . 浙江婺剧剧团的生态现状与经营模式 [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0,(00):107-118.
[3] 王千桂 . 走进“象外之象”——新媒体视域下现代戏曲舞台美术审美取向探索 [J]. 戏曲研究 ,2024,(03):296-311.
姓名: 骆康敏,出生年月日:1995.7,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工作单位: ,职称:4 级,研究方向: 舞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