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作者

单世东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引言

德育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持续进步,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得到了普遍地运用,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也遇到了新的考验,如德育教学环境出现了显著的改变致使教师没办法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德育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会造成德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以上这些状况,中职学校教师就需要积极地革新德育教学形式,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递进性、关联性、完整性,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以不断地推动学生实现自身良好人格的塑造。

一、强化德育教师信息素养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德育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地影响德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中职学生正处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将难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将德育知识生动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若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较强,在教学环节能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对此,教师就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学会更好地筛选与整合相关信息,同时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德育教学过程,使德育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全面地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准备讲解有关“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备课,如教师能够通过网络搜索当下热门的职场案例,如某知名企业因员工违反职业道德导致重大损失的新闻报道,以此作为切入点充分地引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随后教师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一步地分析学生在以往类似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设计制作精美的 PPT,并且还可以插入相关的视频资料,比如优秀职场人士的经验分享。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起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后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管理软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以充分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相关的数据参考[1]。

二、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固定,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要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动力,而创新的德育教育形式不但能打破这种沉闷的教学局面,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还能充分地增强德育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信息化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方式,进而让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德育知识。

教师在组织开展关于“文明礼仪”的课程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形式,在线上,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上为学生发布课程预习资料,包括文明礼仪的相关视频、文章等等,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德育课程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创建班级讨论群,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深度地思考如何才能进行改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过程中需要语言描述的内容进行信息化呈现,这样课堂环节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说服力,而学生在参与教学环节时,兴趣更浓,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公交车上、餐厅就餐等,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表演,为大家展示出正确的文明礼仪。通过这种创新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形式,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知识。

三、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持续发展,信息传播十分迅速且广泛,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环境,打破了书籍是知识主要来源的局限,中职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十分繁杂多样,倘若德育教育内容依旧局限于书本知识,就会无法充分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也难以应对各种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对此,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德育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地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爱国事迹和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地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对此,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搜集当下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如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国际体育赛事中中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等,再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些事件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反映我国历史文化、壮丽山河的纪录片,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加强德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在不足的情况,如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等等,因此德育教师就要不断地加强德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打造丰富、优质且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库,以充分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全面地提升德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2]。

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德育教师团队联合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建设德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首先可以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筛选,将优质的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分类管理,之后可以鼓励教师自主地创作教学资源,如录制微课视频、编写案例分析等,并且将这些资源上传至资源库,以便不断地优化数字资源库的内容和功能,从而为中职德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结束语: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革新中职德育的授课模式,进而充分地拓展德育教育内容的范围并且加深教学环境的层次,还能为学生打造出更加具有灵活性的德育学习途径,从而全面地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基于此,中职德育教师需要深入地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内在价值,同时还要兼顾德育教育的本质特性以及中职学生的成长需求,必须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加以改进,以此来全面地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更好地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育出契合社会期待与需求的高技能与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霞 .“互联网 +, ”时代下中职德育教学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 2025, (15): 41-4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15.014.

[2] 于宁 . 基于“互联网 +,,, 的中职德育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 [J]. 科学咨询 , 2025, (07): 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