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培智教育中多感官联动对唱游律动兴趣的影响

作者

王榕澜

四川省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引言:

培智教育致力于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唱游律动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感知、肢体协调等能力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该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方法单一、内容不合需求、评价不合理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鉴于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尤为关键。多感官联动教学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能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体验。本文旨在分析培智教育唱游律动教学现状,探讨多感官联动的影响机制及实施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培智教育中唱游律动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培智学生唱游律动学习的特点

培智学生在唱游律动学习中,对节奏感强的音乐和简单重复的动作更感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拍手、跺脚等直观方式感受节拍,在跟随音乐做动作时,需要老师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同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时容易被周围的声音或物品吸引,所以需要有趣的内容来保持兴趣。此外,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能快速跟上节奏,有的则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二)当前唱游律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教学大多是老师先示范动作,学生跟着模仿,缺少让学生自己创造动作的机会。课堂上使用的教具比较少,基本只有音乐播放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通过多种方式感受音乐和律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

教学内容多是统一的歌曲和舞蹈,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的学生喜欢欢快的儿歌,却要学习节奏较慢的乐曲;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较弱,却要学习复杂的动作组合,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难以获得成就感。

3.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完整跟着做动作,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比如有的学生一开始完全不会拍手打节拍,经过学习后能偶尔跟上,这样的进步没有被认可,会让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多感官联动对培智学生唱游律动兴趣的影响机制

(一)视觉联动的影响

视觉联动在培智学生唱游律动教学中通过图形谱、动态画面和色彩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化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节奏、旋律和歌词内容。例如,利用图谱展示旋律高低走向,或通过动画演示歌曲情节,能有效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对于智障学生,视觉辅助如手势、图片或视频可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参与兴趣,如《数高楼》教学中用图形卡辅助记忆歌词。

(二)听觉联动的影响

耳朵最喜欢捕捉好听的声音啦!当老师用笛子吹出小鸟叫一样的旋律,或者用小铃鼓敲出“咚咚锵”的节奏,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会让身体像装了弹簧一样想动。老师还会编些像儿歌一样的歌词:“左脚踏踏,右脚踏踏”,听到这些话,大家就像收到了游戏通关提示,知道该怎么动,渐渐觉得跟着音乐晃一晃特别开心 [1]。

(三)触觉联动的影响

皮肤就像有记忆的小本子。老师可能会让大家摸摸鼓面,敲下去的时候,手心能感觉到“咚咚”的震动;或者光着脚踩在毛毛的地毯上跳舞,脚底板痒痒的感觉特别奇妙。有次上课,老师拿了不同的皮球让大家拍,软乎乎的海绵球和硬邦邦的篮球,拍起来手感完全不一样。这些触摸到的感觉会让身体记得牢牢的,就像吃棉花糖时会记住甜甜的味道,下次看到皮球就想伸手去拍 [2]。

(四)多感官协同联动的综合影响

当眼睛、耳朵、小手一起“工作”时,快乐会变得像气球一样大。比如手里摇着会响的沙锤,眼睛跟着老师的彩带转,耳朵听着“哗啦啦”的声音和音乐,身体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自动跟上节奏。有次音乐课玩“彩虹音乐会”,大家拿着彩色沙锤跟着动画里的节奏摇,踩在软软的地垫上,听着自己摇出的声音,看着小伙伴们的笑脸,所有人都笑得特别开心 [3]。这种时候,根本不用老师提醒,大家就会主动跟着音乐动起来,因为太好玩啦!

三、多感官联动在培智教育唱游律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 知识目标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唱游与律动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和声等;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唱游与律动的表演,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培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选取适合他们的唱游与律动教学内容:

1.音乐基本知识: 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2.唱游与律动: 各种唱游与律动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的教授和实践:

3.音乐欣赏 : 欣赏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应构建“刺激 - 互动 - 反馈”闭环。采用游戏化教学,如“声音寻宝”游戏:播放乐器声(听觉刺激),学生根据声音方向(听觉定位)找到对应乐器(视觉确认),并用手拍打乐器(触觉反馈)。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感官冲击,如用动画展示音符跳动轨迹(视觉),同步触发地板震动(触觉);利用智能手环记录学生律动时的心率变化(本体觉),实时调节活动强度。

(四)教学评价的优化

“唱游与律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改善教师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育人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改善的功能。评价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使评价成为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特殊教育的孩子虽然他们身体或心理有缺陷,欠缺表现能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但他们更喜欢被表扬、被肯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他们能体会到自己是否成功,是否被认可,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对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

结语:

多感官联动在培智教育唱游律动教学中具有显著价值。它契合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有效改善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设定目标、精心设计内容、灵活运用方法及优化评价,可让学生在多感官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各项能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多感官联动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助力培智学生在唱游律动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与快乐,推动培智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红 , 李阳 . 听觉刺激对培智学生律动学习动机的促进机制研究 [J].教育研究 ,2023(4),102-109.

[2] 张晓红 , 赵雷 . 触觉反馈在培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 音乐教育研究 ,2021(3),55-60.

[3] 李华, 郑敏. 多感官协同教学对培智学生音乐技能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 ,2024(6),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