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刘汉松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木树镇完小学 554108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发展受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互动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其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策略。

1.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1.1 激活学习动力,重塑课堂参与模式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单向知识灌输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匮乏,而互动式教学通过构建多维交流场景,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主动表达观点、提出疑问,将课堂转化为思维碰撞的场域。这种转变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化模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1]

1.2 深化思维发展,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生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更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同时,互动中的观点交流与质疑反思,也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3 实现精准教学,满足个体发展需求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存在认知差异,传统教学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互动式教学通过高频次的课堂互动,为教师提供了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渠道。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倾听讨论过程、分析练习反馈,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与思维误区,从而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实现“以学定教”。[2] 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引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任务,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匹配。

2.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僵化,互动机制缺失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遵循“讲解—练习—总结”的固定流程,形成单向知识传递模式。教师主导课堂话语权,教学内容与节奏完全由教案预设,学生仅作为被动接收者参与学习。这种模式下,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应答”,且问题多为封闭性、记忆性内容,缺乏对思维深度的引导。同时,生生互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学生之间缺乏观点交流与合作机会,课堂沦为教师的“独角戏”。

2.2 忽视个体差异,教学缺乏针对性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进度,忽视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好上的个体差异。教师按照既定教案开展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例如,在应用题讲解环节,教师往往以单一方法快速推进解题过程。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容易加剧学生的学习分化。

2.3 教学方法单一,知识应用脱节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度依赖教材和板书,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特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静态、平面化的讲解方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忽视对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大量习题训练中逐渐形成“套公式”的惯性思维,面对实际问题时却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策略

3.1 构建多维互动课堂,优化教学对话机制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需打破传统单向讲授模式,构建师生、生生、人机的多维互动体系。在师生互动层面,教师应革新提问策略,设计阶梯式、开放式问题,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以“如何用不同分数表示同一数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追问“为何分子分母同时变化结果不变”激发深度思考。[3] 同时,建立平等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教材或教师观点,例如允许学生对解题方法提出创新性思路。

3.2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深化知识实践应用

将抽象数学知识融入真实情境,是互动式教学的核心策略。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场景,如在“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模拟超市购物计算总价、找零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运算意义;或引入社会热点数据,如通过分析城市垃圾分类统计图表,开展“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增强知识实用性。同时,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复杂问题,此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动态情境,如通过 3D 动画演示“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原理,提升学习效果。

3.3 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教学双向改进

互动式教学需配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保障教学目标达成。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合作能力等多元维度,例如在小组项目评价中,既考核数学计算准确性,也评估成员分工协作与沟通表现。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结合,如通过“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学生从参与度、创新性、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打分,促进自我反思与相互学习。通过定期分析评价数据,教师可优化教学策略,学生也能明确改进方向,形成“教学—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互动式教学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实践策略通过构建多维互动、创设真实情境及实施多元评价,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局限。这些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其数学思维与综合素养。同时,动态的互动与反馈机制促使教学精准化、个性化,实现“教”与“学”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 芳 .小 学 数 学 互 动 式 教 学 的 实 践 策 略 探 究 [J]. 学 苑 教育 ,2025,No.465(21):34-36.

[2] 孙懿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2):74-77.

[3] 欧阳秀春 . 小学高年级数学中互动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1(76):71-73.

[4] 贾 仕 奎 . 小 学 数 学 互 动 教 学 的 实 践 策 略 [J]. 新 课 程( 上 ),2017,No.421(0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