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李竹
前郭县园林绿化管理所 吉林省松原市 138000
引言: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在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公园绿地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环境复杂,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采用科学、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对于保护公园绿地植物健康、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公园绿地病虫害现状与成因分析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的关键区域,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然而病虫害问题却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绿地的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
当前,公园绿地中病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白粉病,它会使植物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阻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锈病则让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斑点,后期斑点破裂散出锈色粉末,影响植物美观与健康;炭疽病多危害植物的果实、叶片等部位,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造成组织坏死。虫害方面,蚜虫常聚集在植物嫩梢、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形,还会传播病毒病;红蜘蛛个体微小,以口器刺入叶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会出现失绿、变黄甚至干枯脱落的现象;蛴螬则在土壤中活动,啃食植物根系,导致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
公园绿地病虫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上,城市公园绿地相对独立且面积有限,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气候异常如温度、湿度变化大,为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植物自身方面,部分植物品种抗性较弱,在种植时若未充分考虑品种搭配和生态适应性,容易引发病虫害大发生。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公园绿地管理过程中,过度修剪会破坏植物的伤口,为病菌侵入提供途径;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会使植物生长过旺,组织柔嫩,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灌溉不科学,导致土壤湿度过大,有利于地下害虫和部分病原菌的繁殖。
二、绿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需秉持生态、环保、可持续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保护绿地生态平衡。
物理防治是基础且环保的手段。人工捕捉适用于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小的害虫,如天牛成虫,通过人工巡查,直接将其捉拿处理。对于一些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可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杀,在夜晚开启黑光灯,吸引害虫扑灯,然后进行集中消灭。色板诱杀则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性,如黄色色板可诱捕蚜虫、白粉虱等,蓝色色板对蓟马有较好诱捕效果。此外,在树干上绑扎草把或塑料薄膜,能阻止害虫上树或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还可诱集部分害虫在其中越冬,便于集中销毁。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关系来控制病虫害。保护和利用天敌是重要措施,像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可在公园内种植一些能为瓢虫提供花蜜和栖息场所的植物,吸引瓢虫前来定居,从而控制蚜虫数量。生物农药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如苏云金杆菌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它能使害虫中毒死亡且对环境友好。此外,释放性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降低害虫繁殖率,也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虽作为辅助手段,但在必要时也需科学使用。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避免在植物花期和居民活动频繁时段施药。同时,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体系,实现公园绿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三、 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有效实施与切实保障,是维护公园绿地生态健康、提升景观质量的关键所在,需从多维度协同推进。
在实施层面,精准的监测预警是首要环节。建立常态化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公园绿地进行全面巡查,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如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数量、分布及发展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依据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针对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和发生程度,合理选择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方法,并明确防治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在防治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协同配合,例如先利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色板诱杀等减少害虫基数,再释放天敌或喷施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必要时谨慎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精准打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治格局。防治结束后,及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防治前后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植物生长状况等指标,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保障方面,政策支持是坚实后盾。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鼓励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政策法规,明确防治目标和责任,加大对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资金保障要充足,设立专项防治资金,用于监测设备购置、防治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组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公园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能水平。此外,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公园内的宣传栏、科普活动、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向游客和市民普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公园绿地病虫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总结:公园绿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有效落实,需兼顾实施与保障。实施上,构建精准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结果定制个性化方案,合理组合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形成多层次防治格局,并及时评估防治效果。保障方面,政策支持不可或缺,政府出台法规明确责任并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交流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宣传教育,利用多元渠道向公众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其环保意识与参与度。只有实施与保障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公园绿地病虫害的科学、可持续防控,维护公园绿地的生态平衡与景观质量,为城市居民营造优美、健康的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全进 , 刘刚 , 蒋飞 .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2012. 336.
[2] 朱娓 . 北疆城市绿地花卉栽培管理 [J]. 农村科技 , 2016, (12):53.
[3] 王新, 李建国. 浅析绿地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 [J]. 陕西农业科学 , 2014, 60 (01): 74-7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