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李响

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镇明德小学校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影响

(一)教学时间的调整

双减政策明确减少了学生课后作业量与校外培训时长,这直接导致学生用于数学学习的总时间大幅缩减。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支配的教学时间变得更为紧凑和宝贵。以往通过大量课后作业和校外辅导来巩固口算能力的传统模式已难以维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深度优化。例如,在口算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以往冗长繁琐的理论讲解,转而采用更加简洁高效、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在讲解 20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进行现场演示,将抽象的计算过程具象化,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和掌握计算技巧,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政策导向深刻影响着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目标设定。如今,口算教学不再仅仅聚焦于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口算的算理,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探索多样化的口算方法。以教学 10以内加减法为例,教师除了教授常规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数的分解组合等方式,自主发现不同的计算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口算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技能,更能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口算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10 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在课堂上布置简易的“超市”场景,摆放各种标有价格的文具、玩具等物品模型,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当“顾客”挑选好商品后,“收银员”需要根据商品价格计算出总价,“顾客”则要计算出应找回的零钱。通过这种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计算过程中,还能深刻体会到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口算的积极性和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口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制作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动画和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算理。在教学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将 9 个苹果和 3 个苹果的组合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先从 3 个苹果中拿出 1 个与 9 个苹果凑成 10 个,再加上剩下的2 个苹果,得到12 个苹果。通过这种动态的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凑十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二)丰富练习形式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口算能力差异,设计分层练习题目。基础题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内容以巩固基本的口算方法和技能为主,如 10 以内的加减法、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口算知识和技能。提高题则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题目难度适当增加,如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变式练习、两步计算的口算题等,通过这些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拓展题则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口算问题,如“用 1、2、3、4 这四个数字,通过加减法运算,你能得到哪些结果?”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运算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分层练习,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进行练习,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除了游戏形式的练习,教师还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趣味口算活动,如口算手抄报、口算故事创编等。让学生制作口算手抄报,要求学生在手抄报上不仅要书写口算题目和答案,还要通过绘画、装饰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使手抄报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观赏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口算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口算的理解和记忆。口算故事创编则鼓励学生根据口算题目编写有趣的故事,例如对于“ 3+5=8 ”这道题,学生可以编写“小猴子有3 个桃子,又摘了 5 个桃子,现在一共有 8 个桃子”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将枯燥的口算题目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加强家校协同合作

在学生口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反馈至关重要。教师应定期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口算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也要主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表现,如学习态度、练习时间和练习效果等。通过双向沟通,教师和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口算进位加法掌握不熟练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加强相关练习,并给予正确的辅导方法指导,避免家长采用错误的辅导方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练习形式以及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练习形式,设计分层练习、趣味练习和生活实践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通过加强家校协同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练习指导,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才能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持续探索和完善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