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案例
李春燕
云南省腾冲市民族完全中学
1. 引言
人教 A 版 (2019)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加入了许多与数学史有关的阅读材料 ,这些阅读材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究创新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都有极大的好处, 应当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让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育功能.
2. 教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展示田间插秧的图片,引出秦九韶的故事并播放秦九韶自我介绍视频AI 生成).
师:在《数书九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 里法三百步,预知为田几何?
2.2 渗透文化 解决问题
问题 1 :已知 ∆ABC 中, AB=13,AC=14,BC=15, 求 ∆ABC 的面积 S.
师:同学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三边长先计算出一个角的余弦值,再求出正弦值,最后代入两边与夹角正弦的乘积公式中,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
师:秦九韶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那时候只有勾股定理,让我们穿越千年,尝试用古人的思维来求面积.
生展示:过 A 点作 BC 边上的垂线,计算出垂线的长度,用 × 底 × 高求出面积.
师:秦九韶的三斜求积术:若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生: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结问题2 :证明秦九韶公式方法一:从角度证明方法二:从角度证明
师:古希腊的几何学家海伦,在数学史上以解决几何测量问题而闻名,在他的著作《测地术》一书中,给出了海伦公式及它的证明.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 记 ,那么三角形问题3 :你能由秦九韶公式推导海伦公式吗?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公式的结构,运用平方差公式逐步推导证明.
问题4 :你能由海伦公式推出秦九韶公式吗?
展开是等价式即可证明.
这两个公式虽然形式上不一样,但本质完全相同,从中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学者已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这个公式也称为海伦- 秦九韶公式.
2.3 深化理解 拓展应用
问题5 :海伦公式具有完美的对称性,那么它能不能推广到四边形呢?
命题:若四边形内接于圆,其四条边分别为,设半周长为那么四边形的面积为.
2.4 应用迁移 延伸文化
通过本节课,我们发现秦九韶公式和海伦公式是等价的,但明显海伦公式更简洁,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中西方数学发展在起源时间、数学体系、方法理论、数学概念、交流传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也要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养成求实、说理、批判、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参考文献
[1] 刘大锐,HPM 视角下“阅读与思考 海伦与秦九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数学通讯 , 2022(2): 16-19.
[2] 吴骏 , 汪晓勤 . 数学史融人数学教学的实践 : 他山之石 [J], 数学通报 ,2014(03):13-16.
[3] 刘建永 .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阅读与思考”的认识与教学建议 [J].中学数学杂志 ,2008(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