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

杨卫国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江陵分局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需求持续增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受制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已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造价管理不仅关系到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到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能的整体水平,亟需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实现全过程的成本合理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概念与特征

全过程造价控制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实施直至竣工结算和项目后评价等各阶段,动态、系统地对项目投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核算,确保项目在既定投资限额内高质量完成 [1]。不同于传统阶段性成本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强调“前置管理、动态跟踪、系统协调”,具备预防性、全过程参与性与数据驱动决策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地质水文条件及材料工艺特点,制定差异化、具体化的成本控制策略。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行业特性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包含大坝、溢洪道、引水系统、水电站厂房、地下洞室群、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等多专业交叉的系统性工程,技术工艺复杂度高。尤其是在高坝、高水头、大容量机组、复杂地质区域的项目中,设计变更与施工难度直接影响造价水平。同时,水利水电项目多处于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条件多变、施工环境恶劣的山区或河谷地带,常伴随不可预见地质风险,如滑坡、软弱夹层、高压渗流、溶洞发育区,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地质补勘和动态设计调整控制成本。此外,大型水电工程动用土石方量大、混凝土方量高,材料供应链和施工组织的效率直接决定成本水平。

(三)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有效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不仅是保障投资效益、避免资源浪费的基础,更是提高工程经济性、合理配置建设资源的必要手段 [2]。根据国内多个大型水利水电项目总结,未经严格造价控制的项目投资超概算率普遍在 15%—30% 之间,极端情况下超支高达 50% ,严重影响项目经济回报与社会效益。全过程控制通过强化前期论证、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投标管理、严格施工阶段成本管控,能够将超支风险降低至 5% 以内,确保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均受控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现状分析

(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造价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大型水电项目普遍引入 BIM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PMIS)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了对工程成本、进度、资源配置的动态监控与数据分析,提升了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时性。同时,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多方协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工程经济测算方法趋于多样化和精细化,为控制投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首先,前期阶段投资估算缺乏高精度地质资料支撑,导致概算偏差较大。以某省重点水电项目为例,因溶洞未探明,施工过程中追加地基加固费用近 2 亿元。其次,设计变更频繁,部分项目设计文件深度不够,导致施工过程中大量变更洽商,推高工程成本。此外,招投标环节存在压价竞争现象,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后,通过变更签证、索赔等手段弥补利润,增加投资风险。施工阶段部分项目成本核算不严,现场材料浪费、设备闲置、人力资源冗余等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成本控制效果。

(三)影响造价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造价控制成效,部分基层单位缺乏系统的造价管理人才,工程经济分析能力薄弱。同时,信息化平台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与动态分析能力不足,影响了决策效率。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亦存在差异,部分项目造价控制机制形同虚设,缺乏有效奖惩约束。风险识别与管理滞后,尤其在复杂地质与水文条件下,缺乏动态调整与应急成本储备,易导致成本失控。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优化方法研究

(一)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应强化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依托详实的水文地质勘察数据,采用钻探、物探、三维地质建模等手段,全面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广基于大数据与类比分析法,结合既有类似工程实际成本,校核投资估算成果,控制偏差在 ±5% 以内。通过设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方案对比、经济评价、环境影响与风险分析一体化,确保前期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切实提升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

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原则,明确投资控制红线。利用价值工程(VE)方法,系统优化结构形式、材料选型与施工工艺,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推广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尤其在厂房结构、钢结构、设备安装等领域,通过统一设计标准、批量采购、集中施工,降低单位造价。设计变更需严格论证,建立技术、经济、管理多维度联合审批机制,防止不合理变更推高成本。

(三)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方法

制定科学、透明的招标文件,规范工程量清单、技术标准与合同条款,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清晰明确,便于后续执行。采用双信封评标法,平衡价格因素与技术能力,杜绝恶性低价中标现象,保障工程质量与成本可控。合同条款中应设立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明确计量支付方式、设计变更管理流程与索赔界限,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造价不确定性和法律纠纷风险。推行电子招投标与信息公开,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数据透明度,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性与公信力。

(四)施工阶段的动态造价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应建立实时动态成本监控体系,依托 BIM、PMIS、ERP 系统,实时跟踪工程进度、资源消耗与成本变化 [3]。通过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机械合理配置与材料精细化管理,降低实际施工成本。重点加强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机电设备等大宗材料的采购与现场管理,减少浪费与损耗。严控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变更必须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技术安全评审后方可实施。推广劳务实名制管理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施工效率与人均产出。

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是保障工程投资效益、提升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通过前期科学投资估算、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投标流程、施工阶段动态成本控制以及竣工结算严格审核,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超支风险,提升项目整体经济效益。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周期长、技术复杂、环境多变的特点,今后应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健全全过程、系统化、精细化的造价管理体系,助力水利水电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杰 . 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 [J]. 内蒙古水利 ,2023,(07):71-72.

[2] 范雯婷 . 水利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与管理方法研究 [J]. 地下水 ,2021,43(03):277-278.

[3] 姜月媛 . 强化水利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措施探析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上旬刊 ),2020,(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