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小学美术大单元作业的创新设计研究

作者

刘香吟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地界定了当下美术课程的育人目标体系,即审美感知培养、艺术表现训练、创意实践强化与文化理解深化,同时还明确地提出要推进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美术作业长期处于被忽视的边缘状态,即便教师布置了相关的任务,也普遍存在形式固化且内容乏味等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作业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地释放。而教师如何才能在跨学科整合视角下设计小学美术大单元作业,这是现阶段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联系语文学科设计作业

语文与美术看似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实则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关系,语文学科凭借文字描绘可以为学生塑造出丰富的情境与鲜活的形象,美术学科则是借助于色彩、线条和构图来传递情感与意境。小学美术教师将二者融合于美术大单元作业设计中,就可以为学生搭建一座从抽象文字到直观画面的桥梁,使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得到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1]。

教师在教学人美版四年级教材《在快乐的节日里》之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语文课本中描写节日欢乐氛围的文章,如关于春节、端午节等的课文,进而让学生可以仔细地研读这些文字,从而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描绘节日的场景、人物的神态和心情。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美术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某篇节日主题课文的理解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文字中的元素转化为具体的美术形象,像年夜饭桌上丰富的菜肴、门口张贴的大红春联等,学生都需要运用美术技巧精心地呈现,从而可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也能同时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能力。

二、联系数学学科设计作业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对称、比例等知识在美术创作里有着广泛的应用范畴,美术创作离不开形状的构建、尺寸的把握和比例的协调,这些都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美术作业中,进而帮助学生从理性的数学视角审视美术作品,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意识到数学并非抽象无用,而是能够切实的服务于艺术创作 [2]。

教师在教学人美版四年级教材《巧用对称形》的时候,教师就能在数学课上为学生讲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点,如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然后在美术课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设计一款节日贺卡。学生需要先确定贺卡的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等,再根据对称原理设计贺卡的图案。在绘制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地考虑到图形的大小、位置关系,这些都会涉及到数学中的比例和空间知识,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效果。

三、联系科学学科设计作业

科学可以揭示出自然规律,美术则能展现出自然之美,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关系,科学知识还可以为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科学现象以及了解科学原理,能够逐渐地创作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地加深自身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人美版四年级教材《生命之源——水》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水的循环、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如液态的流动、固态的冰的晶体结构等等,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创作出一幅以“水与生命”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描绘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如太阳照射海水,海水蒸发成水汽上升,遇冷形成云,再以降雨的形式回到地面流入江河湖海等等,画面中可能会有蓝色的海水、白色的云朵、透明的雨滴等元素,这样学生就需要运用美术技巧表现出水的不同形态和质感。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将科学知识以艺术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充分地发挥出美术创作的才能,进而实现科学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

结束语:

为了能顺应新课标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充分地挖掘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深层关联,创新地为学生设计跨学科美术大单元作业,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促使教师突破固有的作业设计框架,从而转变教学思维,还能激怒一步地助力学生在多元融合的大单元作业情境中实现自身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从而切实地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贯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黄玮佳 . 小学信息技术与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 [J]. 三角洲 ,2025, (03): 218-220.

[2]刘婷婷.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跨学科单元整合教学路径探究 [J]. 教育,2025, (03): 49-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