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品德培养

作者

朱小燕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大湾中学 513033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更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团队协作精神、规则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等良好品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品德培养重视不足,导致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深入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品德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体育教学与品德培养的关系

(一)体育教学为品德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体育教学包含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体操等。在参与这些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例如,在长跑训练中,学生需要战胜疲劳和放弃的念头,坚持跑完规定的距离,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在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通过传球、跑位等协作完成进攻和防守任务,从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为品德培养提供了生动的场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品德培养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具有坚韧意志的学生能够在体育训练中刻苦努力,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运动技能;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能够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时,品德培养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推动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品德培养的现状

(一)对品德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于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体能的提升,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忽视了品德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品德教育内容的系统规划和有效融入,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未能充分接受品德教育。

(二)教学方法单一,品德培养效果不佳

当前,一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通常采用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元素。例如,在进行队列训练时,教师只是强调动作规范,而没有引导学生认识队列训练对培养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的意义,使得品德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品德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融入品德教育内容

学校和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培养需求,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了传统的运动项目外,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如拓展训练、趣味接力等。这些项目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培养勇气和坚韧精神,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同时,在课程设计中,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元素,将品德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比赛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并遵守比赛规则,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品德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品德培养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体育活动所传达的品德价值。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教学时,创设“救援物资传递”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救援队员,通过接力传递“物资”来完成救援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性,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风范。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备课;在对待学生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技能水平,还要重视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表现。在评价内容上,增加对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能力、遵守规则意识、体育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团队合作情况、克服困难的表现等,进行过程性的定性评价;在学期末,除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测试评分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全面了解学生在品德和体育学习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面发展。

五、结论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品德培养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将品德培养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进一步提高对品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探索和创新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莲.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品德素养的培养 [J]. 学苑教育,2023, (28): 79-81.

[2] 温小敬.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思考 [J]. 青少年体育 , 2023, (08): 39-41.

[3] 项敏玉. 探究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策略 [J]. 学苑教育 , 2022, (06): 5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