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金课”建设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作者

潘晓莎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市 530007

摘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时,“金课”建设渐渐演变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文章着眼于高职经济类专业方向,细致探讨课程思政与“金课”建设的融合方式,在剖析结合价值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层面给出实际操作路径,期望能为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经济类优秀人才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关键词:“金课”建设;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

引言: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向社会输送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金课”建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凸显高阶性,创新性以及适度挑战度的特质要求,而课程思政则将思政要素渗透至各类课堂实践环节中,促成知识输出与价值引导相互嵌入的目标,在高职经济类专业领域内,使课程思政与“金课”创建相结合的做法意义深远,既可以助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培育正确的精神导向和扎实的价值体系以面对未来复杂的经济环境需求与现实发展难题,最终达到塑造兼具专业硬核与道德高度的人才愿景。

一、“金课”建设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在“金课”打造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无需赘述,经济类专业学子未来走向各类经济岗位其个体素养直接影响行业发展格局,嵌入课程思政能够让他们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悄然同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人文修养厚度,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社会态势时有能力作出精准的剖析同时采取恰当的应对之道,达成理论指引与具体实践彼此契合的目的,“金课”旨在重塑传统课堂流程,而课程思政恰恰为这类专业的教学革新提供了全新视角,深度挖掘能产生积极导向价值的思想要素并与现有知识点重组,还能改善授课模式从而赋予课堂更大的吸引力及实际内涵,由此促使教学质量攀升高位无形之间完成对学子的思想政治濡染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主义事业需求接轨。

二、“金课”建设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认识较为表面化,理解程度相对单薄,教学中尝试从思政视角深度挖掘经济类专业知识并实现有机融合显得乏力,导致将思政教育自然嵌入专业授课的过程难言顺畅,这一现状反映出其思政素养的确存在明显短板,譬如讲解经济理论之际,未能结合社会发展中道德责任此类关联要素渗透思政引导,无形之中错失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切入点。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融合不紧密

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部分教师倾向于将思政元素直接安置到专业课程中,这种处置方式往往使二者显得生硬脱节,仿佛是被强制捏合的拼图,譬如经济类课程的案例解析,常见的是授课者仅仅在案列分析结尾突兀补上些许思政话语,并未在案例甄选或讲解环节悄然渗入思政因子,这样一来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讲授之间的融合成为一纸空谈,学生们也很难捋清隐藏于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之下的深层次连接点,协同育人的理想后果因此难有保证。

(三)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金课”建设与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结合离不开一套完善保障机制的支持,但眼下不少高职院校在制度架构上依旧存在诸多不足,像是缺少针对思政教学适用性较强的评估标准,激励举措也显无力,这使得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时常提不起劲,在资源支持方面更是处境艰难,师资培训零散且不到位,硬件设备与参考资料储备匮乏等问题层出不穷,远不能满足实际所需,如此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程与思政深度融合的步伐。

三、“金课”建设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目标的融合

经济类专业构建“金课”过程中,课程目标得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糅合,《西方经济学》这课不只是聚焦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的讲解,还需侧重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财富观,价值体系及对国家经济制度的认同这类思政方向的需求,清楚而可量化的具体目标能为课程思政提供畅通的实施路径,可依循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不同维度,逐层拆解并设定课程的思政要求。认知目标关注学生对思政知识与理念的基础理解,情感目标更倾向于提升学生在思政内容上的内心共鸣和认同感,而行为目标的核心则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理念融入实际,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经济类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交融核心在于挖掘潜在育人素材,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提及我国外贸辉煌成绩时可触发学生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怀,讲述贸易规则时能引入公平竞争和遵规守矩的理念;《财务管理》中用企业财务决策里的道德风险实例做案例分析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职业道德感和法律思维习惯,把提炼出的思政小片段融入专业科目讲义并优化调整授课材料尤为重要。金融学课程中可增添我国金融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模块,学生借此能在汲取知识时更细腻地捕捉国家政策的导向与内涵,进而稳固对国家经济前行的信任基石,将绿色金融,共享经济等经济社会热点纳入其中,能够驱动学生调动专业知识剖析相关现象,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能锤炼其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挑选具备思政教育价值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借案例剖析促使学生思索与讨论,将思乡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学习之中,好比《企业管理》课程中,采用某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寻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关联,同时孕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企业伦理观念,接着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共同完成项目或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进程里使学生培育出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以及责任担当精神。以讲授《电子商务运营》课堂中,让学生组队开展电商项目的策划与运营工作,依靠组间竞争合作的局势,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束语

将“金课”建设嵌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之中,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方向,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编排,方法选择以及评价设计上稍作试探性实践,或许能促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最终输出的学生既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又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水准,操作起来难免遭遇阻碍,这类屏障的消解需仰仗学校,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使力,持续推进两者融合发展才是向经济社会输送大量优质人力的关键出路。

参考文献:

[1]李冠源,李冬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6):75-78.

[2]林超群,虞洪.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6):42-45+65.

[3]梁毕明,王俊琪.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史融入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93-95.

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金课”视域下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2021JGB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