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王子艳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农场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中,提出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实用性,由原来语文中有大量脱离生活的花架子,比如说考一些生僻的字词用法,这种将来会越来越少。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要求学生通过读写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表达真实想法和感受。而作文,不正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一个有效平台。作文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带孩子的大多是一些老人,文化程度,教育意识普遍较低,孩子从小从他们那里接受的大多都是本土上,上不了书面的土话,且加上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有限,很多学生就算能够语言表达,但也很难写清,加上课外阅读较少,导致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会感到无话可写,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写作,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 针对农村小学生实际情况,谈谈教学中自己的想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作文对学生的意义,新课标的颁布,从学科素养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只注重语言训练的做法,转而重视情意训练。改变对学生作文的认识观,不能只将重视考试成绩摆在首位,要多重视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强调发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多重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情感的表达。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做、去写。如:写《我的动物朋友》时,可以写家里养过的小动物。但是也可以写田野里、池塘边、路边、山上经常见到的小动物。或者如写春天里看到的景色:看桃花盛开、绿草如茵、万紫千红;看小鸟在枝头歌唱、花红柳绿;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总之,可写他生活环境中所存在的,写在他们眼中的大自然,是那么丰富多彩。在布置作文时,也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所能想象的空间,大胆的写,写自己的想法,写自己所见到的,将其写成文章,不必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鼓励其勇敢表达。这样有利于发展儿童兴趣与个性特点。如: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本子、日记、作文等形式来记录生活中一些值得写出内容来的素材;还可以让学生与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物来一次零距离接触……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背作文模板、重条条框框的语言训练,培养出的学生写作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努力创设好的写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作、尽情发挥想象、大胆抒发情感的天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拥有一双选材的“火眼金睛”
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周围语言环境单调,学生的思想意识不高,从而在写作中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多去观察、多去思考,练就一双洞察万物的能力,新课标中,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明确要求,学生能通过观看图、影视节目、观察周围事物等能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而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大自然,对周围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比较熟悉。而且,他们还常在田间山野生活,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密接触。因此,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其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一件件具体事物来获取感受和认识的。所以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多向大自然中看一看,将单调的环境丰富多彩化,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春来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景象;夏来烈日炎炎,花草茂盛;秋来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冬来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不同季节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啊!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走一走。让他们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千世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体会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等。使其真正学会了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努力培养自己“多方位”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为其写作文积累素材,为写而作充分准备!
三、交互式体验,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素材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因为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出来,让学生想写、愿写。因此,在每一次习作之前,先对本次习作的难点进行预测,在教学中让小组合作发挥真正的作用,引导学生先把疑点、难点转变为话题,进行谈论梳理,清楚心中的郁结,然后打开写作之门。只有通过这样的交互式体验,才能让学生的大脑运转起来,记忆唤醒起来,话匣子打开来,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协作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在变讲解为体验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会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冲动。这种自然而然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素材,有了这样的素材学生就有了表达的冲动,就克服了习作的畏难情绪,一节精彩绝伦的课堂,远远抵不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游乐场之旅,一次骑行拼搏的运动会,一个又一个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因此我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动物、同学、老师等;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参观博物馆、去游乐场玩耍、郊游等等;鼓励学生去参加集体活动等。之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们进行一场交互式体验、分享、交流,这样做让他们有了表达的欲望,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就会尽量避免千人一面,写出的作文也会有血有肉。
四、尊重主体,强化评价机制
尊重主体,营造交互式氛围,变批改为互评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是一个学习者,而更像是一个小老师,他们在修改时会更加用心,从而形成较为深刻的记忆。还有就是我变成了她们的摘抄者,用一本本子一页页 PPT 记录着学生作文中写的好的句子,整理成册。这样不知不觉你会发现他们越来越乐意去写作文,写完之后会主动问我还会主动去问这是摘抄了谁的文章!这样的评价比什么奖励都让他们开心。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就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写作文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中来。
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之路,这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教成作文高手,在农村小学这个语言环境下更是一座高山,想越过此座高山,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慢慢沉淀下来。培养学生从“乐于表达”到“自由表达”最后达到“学会表达”,当然我想,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还要将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细分、归类,以写定教,对症下药,促进学生自主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