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曲珍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甲竹林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850700
引言:
青稞在西藏高寒气候条件下广泛种植,是保障高原农户口粮安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条锈病、黑穗病、条纹病等病害以及蝗虫、蚜虫等虫害频发,常导致青稞减产,局部严重区域甚至绝收。因此,深入研究青稞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并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与科学用药技术,对推动病虫害防治向精准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方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 青稞病虫害发生现状
1.1 主要病害类型及危害特征
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具有风媒传播、扩散迅速的特点。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褪绿小黄点,逐渐发展为橙黄色夏孢子堆,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层,导致叶片干枯破裂,严重时整株枯死。在贡嘎地区,春季降雨较多且气温回升至 11℃左右时,病菌孢子萌发活跃,易引发该病大面积流行,对区域经济造成显著影响。
黑穗病:主要由坚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引起,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冬孢子潜伏于种子表皮或胚组织内。抽穗期病穗颖壳破裂,散出黑色粉末状冬孢子,导致全穗不结实,造成较高减产率。
条纹病:由类菌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播。典型症状为叶片沿叶脉形成淡黄色至橙红色条纹,导致叶片枯死、光合作用受阻,植株严重矮化,分蘖异常增多。
青稞黄矮病:由大麦黄矮病毒侵染引起,蚜虫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该病害在西藏青稞种植区时有发生,严重阻碍青稞健康生长并降低籽粒品质。
蚜虫:以麦长管蚜为主。在贡嘎地区,5-6 月为活动高峰期(尤其返青至抽穗期)。成虫与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或嫩茎部,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枯萎。同时,蚜虫是传播大麦黄矮病毒的主要媒介,可造成有效穗数锐减、植株严重矮化、分蘖异常增多。湿润区域因温湿度适宜,蚜虫危害更重,具有发生早、繁殖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西藏飞蝗:是高原农牧区的重要害虫,具有突发性和暴食性,高密度蝗群可在短时间内将作物叶片取食殆尽。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大力推广经多年本地田间试验验证、抗性表现优良的品种,如藏青 2000、藏青 3000、山东 7 号等,其对条锈病、黑穗病的抗性明显优于传统品种。同时,可引入黑青稞、紫青稞等功能性特色品种,丰富种植结构,提升产品营养价值(富含花青素与膳食纤维)。
合理轮作:实施青稞 - 油菜两年轮作制。油菜根系分泌的芥子酸苷等次生代谢物可干扰土传病原菌(如菌核病菌)的萌发和活动,贡嘎地区实践表明轮作区黑穗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率显著低于连作区。
土壤健康管理:冬季实施持续30 天以上的冻土灌溉,利用低温物理作用杀灭土壤中大量病菌孢子和虫卵。采用大型深耕机械进行 20-25 厘米深翻,破坏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
病残体处理:建立病残体无害化处理机制。收获后7 日内,对田间病株残体、秸秆等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深度 ⩾30 厘米),有效减少田间初始菌源量(如条锈病夏孢子、条纹病类菌原体等),阻断其越冬循环途径。
人工捕蝗:在西藏飞蝗蝗蝻(蝗虫若虫)孵化出土盛期至 3 龄前,组织人工捕打,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2.2 生物防治
在田边种植苜蓿、紫云英等蜜源植物,可为瓢虫、草蛉等蚜虫天敌提供庇护所和补充食源。当田间瓢虫与蚜虫数量比达到 1:50 左右时,天敌可有效控制蚜虫种群,减少化学农药依赖。
微生物制剂应用:
防治白粉病等真菌性叶部病害,可在发病初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形成生物保护膜。
预防根腐病,可在播种前用井冈霉素进行种子处理,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针对西藏飞蝗,在中低密度区域,可选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制剂。高氯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对西藏飞蝗具有持续控制效果。
生物种衣剂:防治土壤传播的根部病害,推荐使用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其产生的抗菌物质可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提高出苗率,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率。生物防治需与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措施协同,共同提升土壤微生态健康和作物抗性。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应急和补充手段,需科学、精准、安全使用。
种子处理:预防黑穗病、条纹病等种传或土传病害,播种前用 15% 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3% 进行拌种处理(加适量清水稀释拌匀后晾干播种),内吸性药剂可在植株体内形成保护网络,降低早期侵染。
叶部病害防控:防治条锈病,应在发病初期或抽穗期及时喷药。推荐使用25% 三唑酮乳油,重点喷施植株中上部叶片(尤其背面),间隔7-10 天喷施一次,可有效破坏病原菌。
虫害应急防控:
西藏飞蝗:在高密度暴发区域,需及时采用化学农药应急防控。可选用毒死蜱、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如“卡死克”)等药剂。具体用量需根据虫情和药剂说明严格确定,例如:每亩使用 50% 马拉硫磷乳油50-100 毫升,或 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 毫升,或 40% 毒死蜱乳油50-75 毫升,兑水均匀喷雾。
科学用药原则:严格遵循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安全间隔期。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避免盲目施药和过量用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影响。
3 结语
针对西藏贡嘎地区青稞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未来工作重点应放在:一是结合本地实际,研发和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二是建立健全覆盖贡嘎地区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三是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监测与防控技术;四是大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农民科学防治技能培训水平。通过多措并举,构建更为完善的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保障西藏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次央 . 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J]. 乡村科技 ,2023, 14(16): 93-96.
[2] 王旭 . 青稞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J]. 农业灾害研究 ,2023, 13(08): 10-12.
[3] 王秀娟 . 青海省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J]. 青海农技推广 ,2023(02): 21-23.
[4] 次仁曲珍 . 昌都市青稞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J]. 当代农机 ,2022(10): 73+75 .
[5] 常瑛, 达珍, 司政邦, 等. 山南市乃东区春青稞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 [J]. 湖北植保 , 2016(06):
.
[6] 任又成, 张志斌. 南繁加代中青稞田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 2014(22):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