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策略分析

作者

李楠 张钰豪

郑州大地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451100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和重大民生工程,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日益进步,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质量通病防治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大课题,学术界和工程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道路桥梁工程高质量发展对质量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开拓创新思路,采取精准有力的举措予以破解。

1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材料、工艺、环境、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质量缺陷时有发生。裂缝问题普遍存在于路面、桥面、墩台等部位,轻则影响平整度和美观,重则导致结构破坏;不均匀沉降造成道路桥梁的高差、断裂、功能退化,增加行车安全隐患;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则大大降低了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力,缩短使用寿命。这些通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施工组织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等软性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质量通病已成为制约道路桥梁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亟需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以遏制。

2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防治策略

2.1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要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层层落实、人人有责,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原则,将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个施工环节[1]。比如在原材料进场时严把质量关,对水泥、钢筋等原料抽样检测,严禁不合格品流入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要严格控制配合比,采取分层振捣、二次抹压等措施,提高密实度;焊接、安装等特殊工序实行专人持证上岗,确保规范操作。

同时加大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质量缺陷,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改,不仅要抓施工全过程,还要加强对原材料供应、机械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全要素管控,从源头上防范质量风险。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施工过程管理,才能将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筑牢工程质量的“防火墙”。

2.2 提高原材料和机械设备质量

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对防治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至关重要,一方面水泥、砂石、钢材、沥青等原料进场前,必须对其性能指标、质保手续等进行严格审查,对重要原材料实行见证取样、平行检验,坚决排除劣质材料;另一方面,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定期对搅拌机、振捣器、钻孔机等设备进行检修养护,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测量、试验仪器要定期校准,防止失准误差带来质量隐患。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严格规范操作,杜绝野蛮施工,同时针对环境、荷载等影响因素,优选高性能、高耐久性的新材料,如采用抗裂、防腐的高性能混凝土,使用耐候钢、镀锌钢材等,从材料品质上提高工程抵御腐蚀、疲劳等不利因素的能力,把好原材料和机械设备质量关从源头保障工程实体质量,是防治道路桥梁施工通病的治本之策 [2]。

2.3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工程建设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解决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 [3]。引进成熟可靠的新技术,对破解质量瓶颈、提升工程品质大有裨益。

例如,针对裂缝问题,可采用粉煤灰等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减少收缩开裂;不均匀沉降问题可采用注浆加固、置换等地基处理新工艺,增强地基承载力;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问题采用环氧涂层钢筋、涂覆防腐蚀涂料等措施,提高耐久性,同时积极采用装配式施工、信息化施工等新模式,减少湿作业,提高建造精度和效率。引进新技术还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加强技术交底和培训,提高一线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建立新技术应用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机制,确保新技术应用安全、可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质量通病防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4 强化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保障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预防和控制质量通病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围绕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突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督促整改落实。

比如重点监督原材料质量、工程实体质量、先进技术应用、质量责任落实等情况,促进质量行为规范化,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既要抓施工过程巡查,又要抓竣工验收检测,规范检测行为,提高结果公信力。对专业性较强的混凝土、焊接等工序实施旁站式监理,强化过程控制,同时拓宽监督渠道,畅通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等途径,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将企业和个人的不良质量行为纳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4]。监管部门还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以过硬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建立质量监管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沟通联系,完善信息共享、快速反应机制,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监

管合力的新局面。

结束语: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问题影响广泛、危害深远,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从加强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强化质量监管机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严把原材料设备质量关等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防控体系,是新时期道路桥梁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作用,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为提升道路桥梁工程品质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凯 . 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07):189-191.

[2] 楚留艳 .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成因及防治对策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24):40-41.

[3] 张 涛 . 道 路 桥 梁 工 程 施 工 问 题 及 防 治 策 略 [J]. 住 宅 与 房 地产 ,2020,(24):200.

[4] 李 砚 召 . 道 路 桥 梁 施 工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处 理 浅 析 [J]. 居舍 ,2020,(09):135.